干这事。到头来什么用?还不是什么都没有得到。有句话叫做烂泥扶不上墙,非洲这些国家,除了他们国家本身的资源之外,对社会主义国家根本毫无帮助。而且苏联不是中国,苏联本身不论是总量还是人均,都不是一个缺资源的地方。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谢洛夫不会把目光集中在非洲大陆的钢铁、石油和煤炭上,因为苏联这些资源都很丰富,中国因为人口的关系倒是非常稀缺,所以一些稀有的矿藏就成了谢洛夫的目标,黄金、钻石、各种宝石、以及一些矿藏就少不了要被刮一层地皮了。
这些话不能在这种场合说,不然的话吃相太过难看了,所以谢洛夫无视了苏联境内堆的像山一样高的轻武器装备,谨慎的说道,“我们当然会尽力帮助我们的非洲兄弟们,不过希望非洲兄弟们也要理解我们苏联的难处,毕竟本土距离非洲遥远,而且苏联正处在帝国主义的包围之中,有些时间可能无法做到这么全面!”
国际局势的发展都是一环扣一环的,谢洛夫认为,苏伊士战争的作用在于,英法联军在埃及的大打出手,最终引来了美苏的共同应对,让这两个国家领导层知道,这个世界已经不是他们想怎么就怎么想之后,才在美苏的压力之下,调整自己的政策,不再对殖民地独立武装强力镇压,才有了非洲的独立。
不是谢洛夫瞧不起黑叔叔,英法虽然是昨日黄花,但如果只是依靠非洲人自己,没有美苏的支持和压力,英法摆平这些独立武装还是绰绰有余的。
“伊塞莫特妮、卢卡妮,和伊戈尔上校你们一起,和这群独立军的首脑谈谈,看看他们需要多少武器!”谢洛夫心里面对这些独立军的战斗力并不抱期望,不过总算聊胜于无。苏联的轻武器堆积如上,成本本身就不高,用来换一些非洲的财富并不赔账。
说话间谢洛夫就离开了仓库,他还有一件事情要办,克格勃必须在这里成立机构,这方面的事情又涉及到了高层的问题,谢洛夫必须发电报请示。
“将军,是莫斯科方面给你的电报!”还没等谢洛夫发话,译电员就先拿出一封电报给谢洛夫,谢洛夫从上面的措辞就知道,不是克格勃的电报。应该是共青团中央的电报,所以也没看就放在了怀中,继续说道,“给第一总局发报,工作进展顺利。各地的人我都已经见到了,可以考虑在阿斯旺设立永久基地!”
谢洛夫的措辞丝毫没有提及到独立、反殖民这些词汇,但是相信第一总局的领导一定会懂得谢洛夫话语中的意思。这么中规中矩的电报,也是害怕被英美情报机关截获,现在虽然也没有多高的保密程序,可也总算聊胜于无。
伊戈尔上校还在仓库里面和非洲独立军的领导人谈,这时候谢洛夫怀揣着谢列平的电报,回到了自己的房间,电报上没有多余的问候,只是非常简单的说着,“尤里,二十大马上即将召开,作为克格勃少将你有资格参加,要不要回到莫斯科参加二十大?”
谢洛夫眼睛一直盯着没有几个字的电报,木讷的点燃一根烟,这时候似乎只有香烟能让谢洛夫保持一点的清醒,自语道,“苏共二十大?苏共二十大?赫鲁晓夫准备清算斯大林了?社会主义国家的巅峰阶段要过去了?我在意大利帮助意大利.是不是做错了?”
在五六年二月举行的苏共二十大上所作的报告中,赫鲁晓夫重申了苏联.对不同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国家之间和平共处政策的支持,否定了列宁关于只要帝国主义存在,战争就不可避免的理论,并且认为,在一些国家通过议会的道路可以和平过渡到社会主义。
这让谢洛夫对自己的最大成绩开始了怀疑,到了现在为止,谢洛夫醒来之后的最大功绩,就是在意大利成功让.上台,可是这个功绩却是让赫鲁晓夫推行自己思想的最大样本,如果仅仅是这样也没什么。关键是赫鲁晓夫的目的可不仅仅是和平共处,扳倒斯大林思想才是他的最终目的。
苏共二十大之后,在苏共二十大的总结报告上,赫鲁晓夫针对当时的国际形势,提出了“三和”理论,即“和平共处”,“和平竞赛”,“和平过渡”。
没准正是意大利方面.的成功,让赫鲁晓夫更有自信的开始推进自己的理论。(未完待续……)
ps:推荐群友的书,隋末之乱臣贼子,书号3473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