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情节也更加圆转如意,没有原版那种莫名其妙的转场,也没有满嫂冲到演唱会现场,阿美跑去电影院,送走父亲后又跑回来继续演唱这种让人尴尬的情况。
就算原版虞戡平没这种意思,但最后结尾的剪辑,让一般观众尤其是对理解剧情有困难的欧美观众难保不产生误会。
总之,在李旭做了优化的情况下,剧情要流畅得多,即使里面的歌曲都听不太懂,依然不影响到外国观众的观察,所以灵车交错的那段镜头也就更加经典。
更何况他还有杀手锏,那段哑叔回忆自己跟着军队打仗并做司号的剧情,虽然只有短短五分钟,但展现出来的效果,却不输给拯救大兵瑞恩这样的制作。
之前说过,李旭可以利用能量具现出想要的照片,也可以修改具体的照片,那么以此类推,修改胶片上的内容,也是没问题的。这可是个很好用的能力,只要用到位了,很多90年代以后才能制作的电影,现在都可以捣鼓出来了。
可惜消耗太大了,改了那么五分钟,先后从潘迎紫、林凤娇身上吸取的信仰之力,也就用得七七八八了。
还好李旭并不贪心,一开始就觉得修改这里,所以并没有透支,只是想要将90年代以后的电影弄到现在制作,还得挑挑拣拣一番。这五分钟的镜头不仅让普通的欧洲人小小惊讶了一番,连首次看到的关锦鹏等人,也是意外的震撼。
在这之前,给他们看的成片都是漏过了这一段的,理由是为了保密。他们都没太在意,不过五分钟而已,能给电影加多少分?谁知道今天就被打脸了。
“别想了,这么5分钟花了200万呢。”在之后的派对上,面对他们的询问,李旭直接打消了他们的某些念头。
“200万?”无论关锦鹏、程小东,还是孙越、李立群那帮台湾电影人,都睁大了眼角。这部电影的成本,也不过略微超过这个数字,然而“张皓轩”马上又再给了他们一记重的:“是美元!”
这下连身边的林青霞都嘶的吸了口凉气。“放心,我没花钱,我我朋友成立了一家特效公司,正想打开局面,这次制作费用不是我出的。”李旭耸肩“这事开拍前就决定了的,所以在拍这段的时候特意让你们在四周搭了绿色帘幕。”
他的准备工作一向做得很好,不光是在拍摄的时候特意布置了帘幕,如果去好莱坞查的话,会发现确实有一家名叫维塔的特效公司卡车司机要另想特效工作室名字了。
当然,这家特效公司目前还只是个空壳,除了简西摩尔这个法人外,再没有其他的。不过李旭会慢慢填人进去,毕竟他这个能力消耗有些大,还是需要真正的特效技术人员进行补充。
再说了,还可以试验一下,如何用能力通过电脑去做特效,为将来的数码拍摄和后期制作打基础。对于“张皓轩”的解释,关锦鹏他们信也得信,不信也得信,毕竟他那位朋友眼下就在戛纳,而“张皓轩”三天两头也会过去看看,再加上某些传言
即使有五分钟让人惊艳的战争戏,即使有着灵车交错这么一个很经典的镜头,搭错车依然在戛纳没有掀起多大的波澜。前面说了,类似情感内核的作品,欧美已经有太多了,搭错车就算有几个亮点,也不足以让他们另眼相看。
“有着细腻的感情,饱满的色彩,顺畅的节奏,任何一部欧洲电影上面都能看到的优点。”电影手册是如此评价的,而且非常的短,上纲上线一点的话,可以说是恶毒了。
不过这破杂志就是这种风格,苛刻又毒舌,否则也维持不了这么高的逼格,反正已经是法国的一张名片,就算销售不佳也会有政府兜底。其他电影类的杂志,给搭错车的影评都差不多,基本都是还可以,然后就没有然后了,亚洲电影嘛。
李旭也不在意,反正根据售票情况来看,普通观众的接受度还可以,根据这个,拿一个评审团奖应该是可以的。注意,是评审团奖,不是评审团大奖,前者是安慰奖,后者是仅次于金棕榈的第二名。
后者是常设的奖项,通常都是给那种,评审团都觉得很好,但大部分人认为不如应该拿金棕榈的,所以位居第二。
前者是不常设的奖项,一般是给那种有评委觉得不错,但大多数评委不喜欢,而喜欢的评委又力挺,于是给个安慰奖了事。
所以呢,在含金量上面,评审团奖比评审团大奖低了好几个档次。即使如此,那也是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的奖项,不见王小帅靠青红拿了个评审团奖,就吃了好几年么。更何况“张皓轩”是一个香港人,香港导演都是些赚快钱的,许鞍华这些新浪潮电影导演也就那么回事,要是拿个奖项回去,保证...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