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最后只有一个最佳编剧,如果不是初恋50次破记录的拿到了3000万的票房,而且在小市民当中几乎是有口皆碑,只怕最佳编剧还是会给胡越的故事的编剧张坚庭。
其实,李旭对父子情能拿最佳电影和最佳导演倒是没什么意见,文青嘛,就是好这一口,不别扭不舒服斯基。
所以,望子成龙的男主角为了给儿子出国留学凑钱,而将女儿嫁给年迈的有钱人。以及因为儿子终于回心转意,愿意出国留学,于是高兴得猝死等等,这些情节很对他们的胃口。
李旭也懒得跟他们计较,但是最佳男主角给摩登保镖的许冠文,最佳女主角给长辈的惠英红,这又算什么呢?他们在各自电影里的演出完爆“张皓轩”和钟楚红吗?他们的电影足够文青吗?其实,说白了,这两个奖项会给他们,不是因为他们演得多好,而是他们资历够老。
许冠文就不说,72年开始演电影,如今已经入行10年,而且许家的文武英杰也都是大名鼎鼎。
惠英红要差点,但也是77年入行的,背后还有刘家班,而刘家班的背后又是邵氏,这两个的背景,怎么看都比刚入行的新人“张皓轩”、钟楚红要强。
是的,对于电影双周刊的几个创刊人刘志华、陈柏生来说“张皓轩”也好,钟楚红也好,在电影圈都是新得不能再新的人了。
而且前者歌手出道,后者香港小姐出道,怎么看都觉得他们对待电影,不如许冠文、惠英红这种电影出道的人纯粹。
毕竟电影双周刊才创刊三年,影响力虽然在逐年扩大,但跟十年后还是没得比,甚至目前连明报周刊都还比不上,有些消息自然是不知道的。说了这么多,并不是说李旭很重视金像奖,恰恰相反,就是因为这些原因,他一点都不重视金像奖。
金马学奥斯卡,金像学金马,本来就是二道贩子,还要挑挑拣拣,怎么对自己有利怎么弄,于是最终结果学了个四不像。
别的不说,奥斯卡的千人评委制怎么就不可以搬过来呢?就算香港没那么多人,几十人上百人总可以吧?非不能,实不为,奥斯卡的评选机制虽然也是毛病多多,否则善于钻空子的哈维韦恩斯坦捧不出那么多电影,但比起欧洲三大电影节,却是要相对的公平许多。
然而,几十上百甚至上千人讨论和投票,怎么比得上几个人在一起决定哪部电影、哪个导演、哪个演员应该获奖,更有成就感呢?说白了还是为了权力,可惜这种小圈子的评审方式,最终只会越走越窄,尤其是金像奖傻不拉几的还将评选范围限定在香港。
这绝对他们最愚蠢的做法,没有之一。欧洲三大电影节可以这么玩,但人家是面向全世界电影的,任何作品都可以报名参赛,加上几十年积累下来的名气,再这么玩上几十年也没问题。
即使如此,千禧年之后,威尼斯和柏林都开始边缘化,而戛纳则成了世界上最大的电影交易市场。
金马奖就很聪明,一开始就宣布,面对的是所有华语电影,所以台湾电影落幕了,还可以有香港电影撑场子,香港电影落幕了,还可以有大陆电影撑场子。
可惜做什么不好,偏偏要作死,于是大陆这边一旦不陪他们玩了,立马就垮了。所以呢,圈地自萌的金像奖,真的没有必要太过在意。“简陋得要死,就在电台上宣布一下完事,奖杯还是托人送过来的,一个金属人型,要多难看有多难看。”李旭抱着钟楚红吐槽道。
“那你还收下?”钟楚红笑嘻嘻地问。“不收白不收,”李旭耸肩“我还打算等明年赞助他们一些资金,好歹弄个颁奖仪式,顺便跟爱德华说说,能不能让星视买下转播权。”
顿了顿后他又笑道:“那个奖杯也要重新设计一下,要不就以你为原型,设计成一个赤裸着身躯,但缠着胶片的女性,单手高举星球的形象?”
这是金像奖在90年之后确定的奖杯形象,最开始金像奖的奖杯是不确定的,第一届是个简单的金属人型,就是李旭拿到的那个。
第二届是个高举星球的男人,而第三届则变成了蓝色的方块,到了第四届,又变成一个挥着手向前飞奔的肌肉男性,为了表现人物的动态,人物有一前一后两个脑袋,以流云般的线条连接。
这玩意儿相当丑陋,被嫌弃的人称之双头怪,然而主办方偏偏自我感觉良好,不再重新设计,而且还连续颁发了好几届。
等到了90年代,随着香港电影的如日中天,越来越的明星觉得,这奖杯的形象实在太怪异,主办方才重新找人设计。最后以79年港姐郑文雅的身材为原型,制造了一个李旭上面说过的,身缠胶片手托星球的形象,然后沿用至今。说起来,郑文雅虽然是港姐,但在大银幕上表现平平,从来没有被金像奖提名过,却用这种方式在金像奖上留下了印记,倒也挺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