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是等死了。放到军队的层次上,举例说,梁山和雷将都是一万人,雷将先拿出五千缠住梁山的一万,一段时间后,梁山的一万人会精疲力竭,雷将剩下的五千生力军出击,前面的五千再从后面夹攻,于是梁山溃败!
也就是说,尽管正常情况下,双方的武将和军队能力完全相同。但:1、雷将的军队和武将抗围攻的能力极强,而梁山相反。2、雷将的军队和武将体力下降极慢,而梁山相反。3、雷将的军队和武将应变的能力极强,而梁山相反。
所以后来在梁山优势的时候,吴用一旦生病,局势立刻逆转,转胜为败;同样在梁山优势的时候,刘慧娘生病,其余人却能坚守到刘慧娘病愈,然后梁山还是转胜为败。
总之,俞万春在处理军事细节上,是在尽量维持表面上平衡的前提下,暗中加入了许多潜规则和小动作的。
名著《三国演义》里的战争,虽然作者在写作语气、细节上也作了一些手脚,但每一场战争总体来说都是胜败有凭的,战争的因果关系非常的清楚。而俞万春的这种写作手段,总结成四个字就是:胜败无凭!
宋江蒙阴惨败,战争视角突然转到了曹州。曹州有一位武解元金成英,在曹州失陷后,一直意图恢复曹州。他的成名又是一段裙带关系的写照,都省检讨使贺太平因为欣赏他的才,特意赦免了他杀人的罪名,这里就不仔细说了。宋江被绊在蒙阴,金成英趁机向贺太平提出了恢复曹州的五条可乘之机:
曹州之保障,曹南山也,今贼不于曹南山屯兵镇守,则曹南无犄角矣,可乘一也;烽火营汛多不尽善,可乘二也;闻守曹州者为董平,董平虽东平名将,然勇则有余而谋实不足,可乘三也;而更有天假之便者,宋江、吴用远在蒙阴,呼应不及,可乘四也;曹州、濮州疆域毗连,而贼乃将守濮州之林冲亦调向蒙阴,则曹州孤而无援,可乘五也。有此五利而不乘机进取,则曹州又未知何日复矣。
于是,镇抚将军张继便拨给了金成英八千人马,前去恢复曹州。第一日董平出战金成英不分胜败。第二日,董平、鲍旭、焦挺三个人围攻金成英,结果金成英暗中派兵四面攻打曹州城,董平只好撤回城中,混乱之中焦挺被擒。于是董平死守不出,金成英攻了五日,不能取胜。
这时,来了一个金成英一直寻访的英雄——韦扬隐。于是金成英把焦挺浑身洗剥,绳穿索缚,诱使董平出战。韦扬隐和董平也是平局,这时金成英突然出手联攻,董平战死,梁山就这样失了曹州。
既然是一场让梁山丧了一名五虎将的战役,就来分析一下他的胜败原因。金成英战前慷慨陈词说了五条机会,结果没有一条起到了作用,真正起作用的反而是一个很偶然的事件。对比一下《三国演义》里官渡之战的前因后果描写,就会发现荡寇志里的战争因果是多么的随机了。上面的战役就是终结于一个偶然的事件,而董平、鲍旭、焦挺三人围攻金成英,和金成英、韦扬隐围攻董平的相反结局更是作者存心的安排。
胜败虽无凭,但结局却可以准确预料,偶然中存在着必然,所以荡寇志中,胜败无凭亦有凭,全凭俞万春的个人意愿了。
亮相武将:
金成英,曹州人,使干红西缨镔铁龙舌枪
军A武S智B情B名B
有一定的统帅能力,武艺高强,
韦扬隐,会稽县人,使五指开锋三棱镔铁枪
军B武S智B情B名B
武艺相当了得,感觉上比金成英要高,但仍为S的水平。
贺太平,都省检讨使
军B武C智A情S名A
雷将中少数文官之一,政治型人物。
李成,大名府前都监,使枪
军B武S-智B情B名B
武艺能力应该和闻达相仿。
胡琼,关西人
军B武A智B情B名B
表现不多,能力似乎很一般。
董平,东平府都监,使双枪
军B武S智B情B名C
其他能力一般,名声较差,但武艺还是不能否定的。
斩将擒将记录:
陈丽卿擒赛仁贵郭盛,后者在都省被正法。
金成英、韦扬隐斩双枪将董平
金成英擒没面目焦挺,后者在都省被正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