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波罗王朝在北方的主要对手是拉杰普特人建立的各王国,为了争夺优势地位,他们与占据摩腊婆和拉贾斯坦的瞿折罗-补罗帝诃罗人连年作战。
这还不算完,在南方德干地区的罗湿陀罗拘陀人强大的时期,波罗王朝也曾与向北扩张的罗湿陀罗拘陀发生过战争。结果发展成一种以曲女城为中心的三方混战,并且最后赢得了胜利,建立了暂时的霸权。
但现在的毗羯罗诃波罗三世发现,波罗王朝的统治地位再次受到威胁,天竺的各个势力都在蠢蠢欲动,而且他还有一颗最大的野心也没有得到满足,统一整个印度。
既然要统一整个印度,就必须要有强大的国力,而国力的最好体现其实就是财富,毗羯罗诃波罗三世从大宋的身上看到了商机,这是一个使他波罗王朝在经济上崛起的最好机会。
于是,在不经意间,俩个国家的俩个君主达成了一种巧妙的默契,使得两国朝着互惠共赢的一面前进。
摩羯柯钰知道自己前往大宋所负担的使命,所以在一路上以最快的速度前进,但他发现自己实在是小看了大宋这个帝国,眼前的一切让他流连忘返,各地官员甚至会设宴招待他。
开始他还能推辞,可随着次数越来越多,规格越来越高,他实在无法推脱,可在参加过一次宴会之后,立刻被这豪华奢侈的宴会所吸引。
大宋的文化,大宋的美食,大宋的礼仪,大宋的美人,以及大宋谈吐风雅的文人,这一切的一切都让他觉得这里才是人世间的天国!
但这样一来,他抵达大宋京畿道神都的速度也就自然而然的减慢了,这一切也都是赵祯做的,他希望天竺的使者到达的太快,他还有许多事情要准备。
天竺,其实现在不应该这么称呼,而是该直接叫它印度,没错,赵祯在崇文苑中查看了史书,从唐朝后期开始便已经叫印度了。
印度者,唐云:月,月有多名,斯其一称……良以其土圣贤继轨,导凡御物,如月照临,由是义故,谓之印度。慈恩传二曰:“印特伽国,谓印度也。”
也就是说现在就应该叫那片区域为印度,用当地人自己的话来说便是婆罗多。
赵祯有个习惯,便在面对外国使者之前,详尽的了解这个国家的历史,文化,政治,和局势,以达到知己知彼的程度,否则怎么能从中获取利益?
至于现在印度半岛的局势,其实不用赵祯刻意的收集,因为云南路的官员早已做了,并且把印度半岛的局势以奏疏的形势呈上,赵祯对着拿下乱七八糟的国名不感兴趣,他知道,虽然现在的波罗王朝看似强大,实际上却是外患众多。
只要知道这一点便足够了,赵祯可不愿大宋成为好心的东郭先生,一个强大而统一的东南亚王权势必会对大宋产生威胁,即便他们本身不想和大宋产生冲突,也会在某些时候不得已的发生摩擦。
但一个分裂的,征战不断的印度半岛却是赵祯最愿意看到的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