蝼蚁尚且偷生,何况人呢?
赵祯是现实主义者,在他看来没有什么比生命更重要。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连命都没有了,便彻底失去翻盘的可能。
但张俭的自刎让他明白了舍身取义,也让他看到了什么叫无可奈何。
毕竟若是有其他办法,张俭也不会选择如此极端的方式来挫败自己的阴谋,顺便报复大宋。
更为他自己赢得生前身后名。
所以赵祯觉得张俭的自刎是划算的,压根就没往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上靠。
但对于大宋的,朝臣们来说,张俭的行为却是可歌可泣。
一时间随赵祯北伐的文臣武将个个感慨,甚至有人歌颂张俭殉国的情节,大声疾呼。
当然这种行为赵祯不会反对,毕竟也是让世人明白,张俭是自戕,与自己和大宋无关,中不过这种行为让赵祯颇为不爽。
相比张俭,他觉得自己才是有苦说不出的受害者,谁都知道张俭自刎与宋军之外,而张俭被定义成忠君爱国的君子之后,那赵祯自己就会定义在张俭的对立面。
平民百姓的眼中只有善恶,他们才不会考虑更深层次的问题。
最朴素的思想就是“好人死了,背后一定是坏人使了奸计……”
而身为帝王的赵祯肯定是不能站出来解释的,于是赵祯只能放任文臣大赞张俭的行为。
这还不算,作为帝王的他还要亲自为张俭题词:“*******,*******!”
一时间这句话便成为天下人称赞张俭的句子,也帮赵祯和大宋在一定程度上洗去本就没有的“嫌疑”。
毕竟张俭死于北上的途中,也毕竟他是在离开大宋军营之后自戕的,难免会有人利用。
可赵祯的话和大宋的态度让人们相信,张俭却是是自戕,是忠于萧挞里,终于大契丹的表现。
只有赵祯知道,张俭是不愿成为自己的棋子,不愿把自己的话带给萧挞里而选择了自戕。
赵祯不得不佩服张俭的用心,果断狠厉,而且给大宋造成了不小的麻烦。
他的这种行为传到契丹之后,一定会成为契丹人的一股动力,有时候穷途末路的民族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那一点点却可以变得无限巨大的民族精神。
作为操纵民族精神的高手,赵祯太知道这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有多强大。
随着上京城的陷落,大宋已经把势力范围向北推进了千里。
基本上传统的汉家文明最远距离已经被大宋收归囊中。
草原已经有一小半在大宋的手中捏着,而东北,西北也尽数如此。
汉文明的最大版图已经被赵祯拿下,冬至库页岛,西至恒罗斯城,南至三佛齐,北至上京临横府。
这片寰宇之内最大的版图属于汉家文明,属于华夏。
而接下来,朝中,民间的声音开始出现,既然上京城都被大宋拿下来了,既然已经把契丹人赶到草原深处了,那是不是应该放手了?
从临横府包括临横府往北...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