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鲁两人却松了一口气,看来大宋皇帝果然是见过自己的文书了。
六十万人再次开始向呼伦贝尔城移动,他们自始至终的目标就是前往呼伦贝尔城,因为巨母城已经养活不了这么多的人口了。
迁徙成为必然,只不过有二十万大军的开道让契丹百姓心中踏实许多。
斗志昂扬的契丹人鼓起最后的勇气准备与大宋决一死战,但最后还是没有遇到宋军,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何况这次契丹人是拼死一搏,现在没有遇到宋军,军中已经开始出现分裂,一部分契丹士兵已经悄然的溜走,躲进了百姓的队伍之中。
随着消失的人数越来越多,军中也出现了慌乱,泄气之后的契丹人可谓是不堪再战,好不容易鼓起来勇气,最后却为之一松,不少人觉得还是活着更好。
逐渐的有人说这是在白白送命,还有人说前军一个都活不了。
种种这些恐怖的言论在契丹人的队伍中造成了恐慌,最骇人的便是有人造谣,这是在把契丹的年轻力壮送给大宋屠戮,以确保权贵们的荣华富贵。
这一说法很多人相信,也很快在军中传开,逃走的士兵越来越多,甚至于一些将军也逃跑了,他们看不到希望,即便是萧挞里也看不到希望。
谣言是谁散布的已经无从查起,但眼下的事实是二十万大军逃走了一大半,有些甚至是连同将军一起逃走,整编制的逃走。
谁都知道他们躲进了百姓之中,而百姓却不会把他们供出来,朝臣惶惶不安,而武将们也无精打采。
唯有毕世杰上疏,请求萧挞里和平归宋制止刀兵,眼下契丹已经没有任何机会,与其让将士们白白丢了性命,不如让他们好好的活下去。
毕世杰的话得到了朝臣们的支持,十之八九都站在了毕世杰这一边,而图鲁没想到当初和毕世杰串通的目的是为了萧挞里的安全,没想到他却有逼宫的行为。
是的,一切的一切都是毕世杰和图鲁两人的安排,无论是萧挞里的诏书还是军中的哗变,都是这两人一手策划。
为的就是保住契丹的青壮,以及保住已经陷入癫狂的太后。
归顺就应该有个归顺的样子,哪有明明要归顺了还要对人家用兵的道理?即便是大宋皇帝宽容,可不会允许这种事情,归附之后契丹遭到严惩又该如何?
随意在毕世杰和部份朝臣的眼中这是于礼不合的,也是不必要的战争。
在利益上毕世杰代表了大多数朝臣的利益,朝臣们自然支持他,但他也知道不能得罪萧挞里太狠,毕竟她也是大宋皇帝的女人,一旦入了大宋的皇宫,一句话便能左右自己的命运。
于是毕世杰选择了和图鲁合作,利用图鲁护主心切在军中散布谣言,动摇军心,同时再联合文臣一起上谏,为何就是给萧挞里造成压力。
而眼下效果非常好,文臣的手段就是这样,虽然有些见不得光,但只要达到目的,谁又会去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