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墙几乎是华夏王朝消极防御的代表,大宋拿下燕云之后第一件事便是修缮长城,这几乎成为中原王朝的必修课,当然这与华夏的习惯有关。
只要是对待外部势力,汉家王朝一般采用的都是消极防御的态度,尤其是在面对弱小的外部势力后更是如此。
与此相反的是,唐朝,这个汉家的盛世王朝王朝却自始至终没有修建过长城,只是依托原有的长城基础实行积极防御政策。
唐朝疆域辽阔,拥有漫长的边界线,跟多个外族势力直接接触。可以说边疆的情况十分的复杂,但即使是这个情况,唐朝却不修长城。
在中国历史上修建长城基本都是中原王朝的必修课,大宋在夺取燕云之地后第一件事就是修缮长城。
自周以降便已经开始修缮边墙的制度,到秦的统治,秦始皇把过去燕、赵几个国家的长城给连了起来,这才又来后来万里长城的雏形。
唐朝之所以不修边墙,靠的就是积极防御的战略。
这其实也是赵祯一直坚持的主要战略之一,遇到强大的敌人不是等待敌人的进攻之后再进行后发制人的反击,而是要料敌先机,先发制人。
大宋这么多年来逐步解除四方威胁的重要手段便是积极防御的态度。
谁冒头,谁对大宋有威胁,那就想尽一切办法打掉他,让这个威胁消失在大宋的舆图之上,这才是最好的防御政策,所以从大理到党项,从燕云到倭国,从西域到黑汗,最后到辽朝全不消失在大宋的铁蹄之下。
同时为了解决后患,赵祯甚至以城市化的政策对待草原,把零散的草原进行集中管理,城池不断的在茫茫草原上修建,这就是积极防御。
而修建边墙的被动防御政策已经被赵祯抛弃,但苏轼之所以这么做,并且赵祯也同意的主要原因是,大宋对天竺的土地并不感兴趣,再者两国之间并未爆发战争的冲突。
这边墙不是为了防御天竺的军队,而是阻挡天竺的难民进入大宋境内。
从木墙的缝隙中,天竺难民看到了大宋不断修建石头城墙,一旦石头城墙修建,他们将失去最后的机会,于是冲突开始升级,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天竺难民便开始冲击木墙,想尽一切办法穿越大宋的边境。
难民的数量实在太多,远超吴万全的预估,边境线上的腾冲军只有三万人,但难民的数量足有三十万人以上,便是任由腾冲军的将士厮杀,一个人也要杀上十个人才能杀完…………
还好这些难民是一盘散沙,并没有人统一指挥,都是各自为战,他们的目标只有一个向大宋的边墙冲击,有些人则是开始挖掘地道,打算用地道进入大宋。
但腾冲军是好糊弄的?他们是战场上退下来的老兵,准备十分充分,每五十步便有一个听瓮,地下有什么动静全都听的一清二楚。
天竺难民也没有轻易放弃,即便是遇到再大的困难,他们也要进入大宋,因为不断的有难民抵达,这里也不断的在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