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作法很简单,也很粗暴,打一棒子给一个甜枣。
眼下天竺难民已经彻底陷入绝望,大宋的力量可以在任何时候粉碎他们,而自己的波罗王朝却对他们视其为累赘,一样不顾他们的死活。
绝望之际,终于有人站了出来,这个人是一个天竺难民中不起眼的老人。
这个人的姓氏是难民中最为高等的甘地,甘地是属于天竺种姓制度中的下层靠上的吠舍,大多是居士、田家、商贾。
他也是被波及的底层阶级之一,原本他有自己的土地,也信奉佛教,供养寺庙,但他的土地被僧侣占据,没有了生计的他只能和家人一起被卷入这次饥荒之中。
不光如此,他还是一个天竺的小商贾,所以有一定的见地,对大宋的了解也是有一些,他知道自己作为老人,一个难民的“使者”在合适不过。
眼下他不光是为了难民,也是为了自己和家人,在一路逃难的路上他也帮助过许多人,在难民中拥有较高的威信。
甘地作为代表的行为得到了大多数难民的支持,并且还有人为他欢呼和开路,一面白色的丝巾挂在树枝上形成了一面白旗。
事实上白旗投降还是从大宋传到天竺去的。
以白色为投降的标志起源于秦朝,当时秦人以黑色为“国色”,来代表胜利,秦人自认五行属水,水为黑色,秦末刘邦进取关中,直避咸阳,秦子婴投降,便以秦人的“国色”的反色——白色为服,以出降。
就这样,天竺难民的营地出现了一阵骚动和兴奋,有些人开始追随在甘地的身后,如潮水般向大宋的边墙而去,而此时,大宋的边墙上的宋军迅速严阵以待,无数的弩箭和火枪伸出,只要他们敢于冲击边墙,就会遭到无情的屠戮。
哗啦………………
原本的人浪迅速如潮水一般退去,原本还是气势雄壮的队伍瞬间消失的无影无踪,甚至退去的人们都不敢正眼望向甘地,生怕被他连累到。
一个孤独的老人就这样向大宋的边墙而去,甘地紧张的握着手中的树枝,双手因为过于用力而显得苍白。
随着人潮的退去,宋军也解除了戒备,看到了甘地的白旗后,便像吴万全汇报了,对于吴万全来说这简直就是莫名其妙,难民凭什么派出使者前来?
你又不是使者,派人来干嘛?难道想要和大宋谈判不成,只有国家与国家之间,或是势力之间才能派出使者前来谈判。
不过他一个人打着白旗来的,吴万全倒是要见见他,若是连见都不见,反倒是显得大宋无情,也显得有失国体。
并且之前苏轼有过交代,若是天竺的难民有意投降,或是向大宋提出新的要求,那就一定要接见一下,并且立刻通知他。
虽然吴万全不知道苏轼打的什么算盘,但却也是怀着相信他的心态,命人把消息传给苏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