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祯从未想过消灭外族,整合一直是他的手段,不光如此,还要让他们融入到华夏之中,成为华夏的一部分。
大宋是征服了外族,很多存在于华夏历史中的外族,但这对赵祯来说还不够,赵祯是一个怎样的人?
在萧挞里看来他是一个控制欲极强的人,他不光要征服这些部族,毁灭他们的国家,还要征服他们的灵魂!
让他们不再是和大宋捆绑在一起,而是和华夏捆绑在一起,成为华夏文明的一部分,一旦如此,那以后无论是哪朝哪代,都是华夏人的华夏,而不是汉人,契丹人,亦或是党项人。
萧挞里已经喝得微醺,借着酒劲开口道:“赵祯,这事情就不该是你做的,能这样做的人世上只有圣人,唯有圣人如此才能获得天下歌颂,到了你的手中若是事成,便充满权谋!”
赵祯撇了撇嘴,这话是没错的,虽然是同一件事,可在自己手中成事必会被后人留下权谋之感,当然这本身就是一件为华夏权谋的事情,只是未做皇帝没有圣人那般的坦荡。
夷狄入华夏,这不算什么,但要让他们习惯,并且保持下去,成为一种记忆,可以说这是赵祯蓄谋已久的事情,只不过到今天才来得及实施而已。
有一点非常重要,想要实现这一点必须要等到大宋足够强大,拥有足够的能力去安抚,吸纳,甚至是包容,并且有时间去习惯,如此才能让大宋出现“民族大团结”。
这话说的有点大,民族大团结非常困难,可这也是一项强大的“光环”是一个国家的强大助力,一旦实现民族大团结,那最后的结果便是这个国家走上一条寰宇无敌的道路。
民族大团结有多么的重要?看看后世那些被各个民族之间矛盾折磨的快要分裂和已经分裂的国家!
有几个能像中国一样紧紧团结起来不断强大,不断走向世界巅峰的?
这种事情不能和别人说,无论文臣武将都不行,即便是后宫中的知己也没办法开口,唯有同样做过皇帝的萧挞里赵祯才能毫无避讳的说出来。
这事情对她来说是一件好事,毕竟契丹这样强大的部族也需要归属感,也需要在大宋在华夏扎根,无论承认与否,契丹都是华夏文明中的一部分,他们的祖先便是华夏的一部分了。
华夏的历史本就是不断扩展,不断包容的历史,原本的华夏只有中原,加上东夷、西戎、北狄、南蛮“四方之夷”,组成了所谓的“天下”。
华夏文明就是在和四方之夷碰撞,摩擦之下才形成今天的局面。
到了现在的大宋,南方已经被大宋开发出了不少的鱼米之乡,“岭南”的这一代表荒蛮,落后,愚昧的称呼已经被江南所取代,成为大宋的天下粮仓。
江南不光出产大量的农产品,还是大宋粮食的主要集散地,来自南海驻地的粮食几乎会先运到江南再往被贩卖。
南蛮这个词只有在北方人在生气骂街的时候才会对南方人...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