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国的外交是复杂的,不单单依靠威慑和各种外交手段,合纵连横的手法是好,可终究还是要在你有实力的情况下才能发挥到极致,否则必然是惨淡的结果。
大宋的外交在某种程度上把武力和计谋配合起来,而目的只有一个,附和大宋的国家利益,这一点宋人和后世人是没有什么区别的。
晏殊在出使大秦之前就被赵祯特意下旨叮嘱过,该彬彬有礼的时候就要彬彬有礼展现大宋气度和文化礼仪,而该动手的时候决不可软弱,丢了国家的颜面,让人觉得大宋是个软弱可欺的冬烘先生,只要对方亮剑,必要强硬回击!
晏殊在看过赵祯的旨意,并且得到了率领使团的官印以及虎符后,便从神都城的禁军中挑选了一百八十五人的精锐作为此次出使大秦的“底牌”。
当然,晏殊也知道自己此次的任务,虽然有些不可思议,但他没想到居然要把大秦皇帝的儿子接到大宋去游学。
要是临近小国出现这样的事情还能够理解,毕竟崇尚天朝上国的繁华和强大,路途也不远,可大秦远在万里之外,把大秦皇子接到大宋,这实在是太过匪夷所思。
但关键是大秦的皇帝亨利三世还同意了,并且就是他恳求官家这么做的,显然其中必有问题,而这些问题随着他在大秦的时间越来越长也就浮出了水面。
没想到在大秦,教廷居然有如此崇高的地位,更没想到信仰的力量居然如此强大,这让晏殊感到恐惧,也由衷觉得官家对佛门和道教的管束破有先见之明。
无论是天主教还是佛教,道教,以及回回教,这些归根结底都是信仰,汉家王朝也曾经在信仰上栽过跟头,但汉家王朝善于总结教训,也更加相信自己,所以这些宗教在汉家并没有扩张的那么厉害。
而在大秦……不在整个西方却不是这样,无论是天主教还是回回教都得到了人们的强烈信仰和拥戴,无论是大秦还是塞尔柱,宗教几乎成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甚至统治了人们的思想。
越是如此晏殊越觉得可怕,越觉得这些人的可悲,相比大宋百姓,虽然他们能找到更多的精神归宿,但晏殊不觉得他们比宋人幸福。
人居然因为信仰而开始放弃生活,这就是最大的笑话,而这些穷人得不到国家和教会的帮助,反而要极尽所能的向教会交钱?
这样的循环下去,大秦的人只会越来越贫穷,而大秦的皇帝和教廷却对此熟视无睹?
要知道在大宋,几乎所有人都明白一个道理,只有百姓有钱了,生活好了,王朝才会强大,才会越来越富有和繁荣。
大宋就是这样的一个例子,而如此简单的道理,统治者仿佛根本就不知道,在晏殊看来,所谓的大秦国也不过是比住在森林中被他们称之为野蛮人的生活要好一点而已。
这样的人凭什么和大宋对抗?
至于他们的财富是从何处而来,想也不用想便知道是通过掠夺和压榨来的,所谓的大秦国根...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