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贾诩和庞统,亦是打开了话匣子。
于是,在这一日,大秦君臣制定了后世著名的一场战役,围歼安息远征军的战役计划,史称“昆都士战役”。
此次战役的主要目的:歼灭入侵华夏的远征军,消灭安息的有生力量,为进入安息本土做好准备。
此后,秦军斥候四出,传达弘武大帝的调令。大秦的昆都士战役,进入实质部署阶段。
弘武大帝秦峰,命令攻入安息属贵霜北部的高顺方面军、黄忠方面军重新集结,顺阿姆河南下,从瓦赫什河方向,进入昆都士河谷盆地西北外围。
弘武大帝秦峰,命令后方增援的张郃方面军,折道向北,从西北面进入昆都士盆地外围。
弘武大帝秦峰,命令庞德方面军,陈兵安息本土东部边境,威慑安息人,并构建建防御工事、积累物资,为大军将来进入安息本土作战,提供有力的后勤基地依托。
而弘武大帝自己,将率领优势兵力,一路追击安息远征军。
若是部署得到全面实施,大秦百万大军,将会三面包围安息远征军与昆都士河谷盆地内。
一场大的战役,除了三军用命,指挥得当,更为重要的是要有良好的后勤保障。在这个时代,秦峰没有任何现代化的手段为后勤保障,但是,他将人力畜力发挥到了极致。
饱受乱世磨难的华夏百姓,岂能不知是弘武大帝的仁政,让他们过上了从未有过的幸福生活。当帝国面临挑战的时候,根本就不用去做任何煽情的宣传,帝国人民便主动站了出来,为国家捐款捐物。
在与安息的帝国战争期间,大秦二十三个州的百姓,全部动员了起来,数千万百姓,用庞大的物力,人力,支援大秦将士在前线的战斗。全国的物资,从不间断,在向边境州汇聚。
而边境的贵霜州,凉州、氐州、临近的雍州、交州、益州。这六个州,共计出动了民夫1023万人。其中,随军民夫50万人,运输队300万人,后方民夫673万人。
担架四十余万副,大小车辆120万辆,手推车200万辆,挑担60万副,牲畜150余万头。筹集粮食20亿斤,运输前线的粮食9亿斤。
大秦百姓支援前线,是帝国战争中,最令人鼓舞的一幕。它昭示着,在弘武大帝的带领下,华夏各民族真正团结在了一起。为了国家的强盛、民族得崛起,他们,可以抛弃一切。
后世对此作出了评论:他们一致认为,是弘武大帝的思想教育,才让古代的华夏百姓有了如此高的觉悟。只有民族团结至国家强盛起来,才能过上好日子。他们不得不佩服,当时弘武大帝对人民的引导。就算是现代,许多国家的人,还不明白这个道理。还被敌国煽动颠覆国家,只以为颠覆了能过上好日子,岂不知过的猪狗不如。
后来,当帝国战争进入到最后阶段的时候,大秦参战的兵力与支援的民夫比例高达1:20。
这是第三世纪,乃至千年后,都可堪称空前浩大的人力总动员。大秦帝国的人民,表现出了异乎寻常的爱国热忱。就算是最“贪婪”的大秦商人,竟然也是中断贸易。将所有的远行的车队,全面投入到运送军事物资上。
例如,民夫支援负担最重的是益州,在这里汇聚了整个长江以南地区的支前物资。刚正不阿的军机处军师田丰,作为后勤总指挥,亲自来到了这里。益州累计出动支前民夫400万人次,州常备民夫占该州总人口的百分之15以上。
按照战争惯例,国民负担战争的人力,一般不能超过总人口的百分之12。而益州动员了高大人口基数百分之15的民夫,已经大大超出了最高值的界线。七个人中就抽出了一个民夫,除去老弱妇孺,几乎了动员了全部青壮年。
动员起来的人民喊出了口号,“克服一切困难,全力支援前线,哪怕倾家荡产,只为大秦的胜利。”
人们穿越了高原,越过平原,渡过大河,行程万千里,将华夏繁华内地数不清的物资,送到了边境前线。
千里大运输,弘武大帝的高瞻远瞩,也是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华夏的疆域到达那里,官道就要修到那里。”这一国策,当边境发生战事的时候,大秦的军队能够快速调动兵马。随后,大军后勤物资的运输,也能够快速到达,畅通无阻。而和平时期,通畅的道路,能够繁荣疆域广阔大秦的贸易,真是一举两得。
随着时间的推移,大秦制定的“昆都士战役”,进入到最后阶段。消灭了安息远征军,便能够没有任何后顾之忧的攻入安息本土。
大秦对安息战争的成败,在此一举。
ps:感谢:熊猫的祖先,红杉书,投出月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