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立极则看的比较开,“我觉得没什么。”
阉党的确是很看得开的。
自从融入了这个时代之后,韦宝能看到,能想到很多以前看不到,也想不到的事情。
杨涟所上的《二十四罪疏》后,由魏广微票拟的圣旨,奉圣旨:朕自嗣位以来,日夜兢兢,谨守我祖宗成宪,惟恐失坠,凡事申明旧典,未敢过行。各衙门玩愒成风,纪纲法度十未得行一二,这本却将从前奉旨一切政事朕所亲裁尽从旁落。
至于中宫贵妃并妃事情,宫壼严密,况无指寔,外庭何以透知。
内言毒中宫忌贵妃皇子等语,凭臆猜忖,是欲屏逐左右,使朕孤立于上,岂是忠爱?
杨涟被论回籍,超擢今官,自当尽聀酬恩,何乃寻端沽直,本欲逐款穷究,念时方多事,朝端不宜分扰,姑不问。
以后大小各官务要恪守聀业,不得随声附和,有抗违不遵的,国法宪典具存,决不姑息,该部知道。
实际上,此类把锅往自己身上引,把屎盆子往自己身上扣的圣旨,熹宗也不是第一此搞。
如天启元*十月,刘宗周弹劾魏忠贤时,天启就说:朕自登极以来,遵守祖宗法度,讲学勤政,并无宴游等事。
刘宗周出位妄言,好生可恶,本当重治,姑从轻罚俸半*,以后堂上官还著督率司属各修职业,毋淂沽名奏扰。
天启三*二月二十八日,周宗建弹劾魏忠贤,熹宗回复:言官互相攻讦,骋辩求胜,何得无端牵引。章允儒阁揭申救,讲筵奏请,有何曲解?考察公典,部院多官主持,何从私挠?降处允放,各官并推典阁臣,悉朕亲裁,何人厄逐?本内所言交结陷害等事,有何实据?凭何见闻?着周宗建从实回将话来,该部知道。
天启三*二月二十九日,周宗建奉旨回话之后,熹宗又批周宗建奉旨回话,自当明白确奏。乃尚牵连揣度,委于风闻,好生恣臆沽直,姑从轻罚俸三个月,该部知道。除去刘宗周、周宗建因与杨涟弹劾得程度及内容有所区别,而导致得圣旨指责轻重、内容不同外,大体都是不差的。
从中也可以看出,仅仅只是二十四罪疏,根本无法导致天启四*下半*的政局颠倒,其本质原因还是东林内讧和魏广微、崔呈秀等人的依附,这当然也远远谈不上所谓的下大棋,还是熹宗宠信的近侍结交大臣进行****所产生的必然结果。
而且即便是如此,魏公公本人对东林的态度,都不是不死不休的。
时为魏忠贤主笔者数人,世传赵鸣阳而不知有毛昂霄也。
毛为汶上举人,而郭*程曾受业其门,当杨左之逮也,郭私为营救于内,忠贤意亦将释,而傅应星、毛昂霄力沮之,且有放虎自噬之语,故诸君子卒不免,而郭亦惧祸潜逃。
从中就可以看出了,真正想要东林诸公命的,不一定是魏忠贤本人,而是积极为其筹划的,天启初*被东林排挤,或者和东林反目成仇以及投东林而不被接纳的那批人,借杨涟《二十四罪疏》这个茬开罪魏忠贤,而魏忠贤交结东林又被拒,只能依靠其他外廷之人之力,驱逐东林。
而这批人则出主意,必定要弄死东林,自己才好上位,内外勾结,才会有东林**。所谓的初,忠贤积恨东林诸人,数论其罪,实于三案及京察、封疆无预也。群小欲籍忠贤力为报复地,驱除异己,遂籍此数事一网罗之,清流之祸,此为烈矣。
把熹宗重用魏公公套上**论,很符合明粉们所谓的如果不是崇祯即位,换个人上,**都不会亡这种奇谈怪论,而这种奇谈怪论发明的背后则是明粉们对清王朝的不屑,以及对汉族最后一个大一统王朝覆灭的惋惜,但他们通过各种奇谈怪论,发明历史,各种打着**论、人性分析来占据舆论,显然是犯众怒的。
如果有一天明粉发现,天启的法子崇祯都用过,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怎么办?
崇祯就是不懂政治平衡,就是废除厂卫,就是不收商税,就是不用太监,就是十七***众正盈朝。
宣府*例银每*299156.7两,天启六*发8000两,七*发120000两,拖欠470313.4两。
大同*例银每*450630两,天启六*发11488两,七*发137400两,拖欠752372两。
山西*例银每*206300两,天启六*发29000两,七*发74000两,拖欠309600两。
延绥*例银每*433739两,天启六*发62470两,七*发173144两,拖欠631864两。
宁夏*例银每*133795两,天启六*发32072两,七*发99629两,拖欠1358**两。
甘肃*例每*197588两,天启六*发42291两,天启七*发86036两,拖欠266849两固原、下马关*例188191两,天启六*发105195两,七*发700**两,拖欠201098两。
蓟州*例银每*426871两,天启六*发244976两,七*发157247两,拖欠451519两。
密云*例每*365391两,天启六*发169258两,七*发151000两,拖欠410524两。
永平*例每*2**866两,天启六*发91693两,七*发105000两,拖欠383039两昌平*例每*140232两,天启六*发115681两,七*发53000两,拖欠111783两。
易州*例每*146595两,天启六*发65996两,七*发46269两,拖欠180925两。
天启七*七月丙戌,巡抚山西牟志夔题:冲边缺饷难支,乞发京运以保危疆。
得旨:览奏,三关京运累*缺额数多,即天启六、七两*欠军饷多月,而西路抚赏尤为无措,饥军待哺,边储仰屋,将何以济。著该即将六、七两*春、夏二*原题京运欠数速行措发,以称厂臣竭虑筹边抒画恤军之意。
天启七*八月丁巳,陕西巡抚胡廷宴疏言:临巩边饷缺至五、六*,数至二十余*。靖卤边堡缺二*、三*不等,固镇京运自*历四十七*至天启六*,共欠银十五*九千余两。各军始犹典衣卖箭,今则鬻子出妻。始犹沿街乞食,今则离伍潜外。始犹沙中偶语,今则公然噪喊矣。乞将前欠银两速发,以奠危疆,报闻。
天启七*十月丙申,甘肃巡抚张三杰疏言:平镇二千里长边,处处临外。以京运言之,节*累欠至七十余*,天启六**例尚该银一十五*余两,西安等处欠银自天启元*至今共欠八十余*两。西兵利于马战,而库如悬罄,乞借给十*金以济。旨令带运欠数著户部上紧拨发,**欠数行抚按查催,勒限完解,马价银两并与确核。天启七*七月壬午镇守宣大太监葛九思题:宣镇缺粮数月,乞亟催二运,以杜脱巾。
得旨:览奏,宣镇戍军待哺数月,向赖厂臣指纵节发京运以救湏臾。今京、民二运积欠二百九十二*九千有奇,饥军将何接济?着该部将京运不拘何项,先行凑发,以济然眉。其民欠着该镇抚、按速咨该省直抚、按严立考成,以完欠数目定大计,黜陟务守催额欠前解该部,都如议速覆行。
崇祯元*三月壬午,三边总督史永安会同巡抚延绥岳和声、巡按李应公合疏言:延饷积欠相因,自天启元*以前至天启七*共欠一百五十余*,致使各路军饷积欠至二十七个月。千里荒沙,数*饥兵食不果腹,衣不覆体,盈庭腾诉,麾之不去。间有脱衣鞋而易一饱者,有持器具贸半菽者,有马无刍牧而闭户自经者,有饿难忍耐而剪发鬻市者,枵腹之怨久酿,脱巾之変立生,此延镇缺饷之难也。
因臣部匮乏,或缺饷五、六个月,或至三十个月,岂不是二*半!
上问:三十个月是哪里?
臣对:是延绥。
东林有两大渊源,一是地方书院讲学,二是*历中期朝廷斗争中反首辅的**,特别是吏部**。
要说阶级代表性,那和诸多其它官僚派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