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1032 宝军第一次主动与建奴在开阔地战斗】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细看起来很多战役并不是如清实录和满文老档所吹嘘的八旗战无不胜,明亡前夕的崇祯十六年,八旗进攻宁远甚至被吴三桂利用阵中所藏大炮糊了一脸炮弹大败而归。

    实际历次大战八旗取胜也多经历了相当艰难的过程,例如松锦大战正是因为清军战局不利,多尔衮等旗主甚至提出退兵才迫使皇太极拖着病体流着鼻血赶到松锦战场。

    细究明清历次战役就能发现这些战役中,很多局部的野外战斗明军打得还是很好的,并没表现出明显不敌。

    但是,最终历次大战役除了宁远宁锦,明军基本上全输了。

    如浑河之战,辽军坐视不救白杆兵与浙兵。为什么不救?并非站一边的辽军贪生怕死,而是辽军与南军本来就有矛盾,当年援朝时就有矛盾。

    南军不仅与辽军有矛盾,与蓟镇边军也有矛盾。

    为什么南兵与白杆兵分河布置,根本就不是什么战术规划,而是两军互不信任,因为在援辽之前这两军在蓟镇已经打了一次群架,各有死伤,连炮都动用了,何谈信任和配合。

    大敌当前互不下绊子就算良心了。

    常有部分将领为保存实力而选择逃跑。

    如大凌河中的长山之战,吴襄率家丁骑兵和两降夷营骑兵直接跑路,将宋伟车营和步兵甩给了皇太极。

    回锦州清点他所带的军队居然没太大损失。

    部分人利用战争发国难财。

    明末渤海湾内向辽东海运输粮食还能动不动就漂没。

    松锦大战很多人都以为皇太极打下了洪承畴的粮仓,是造成明军败北的关键,但实际上被清军派去运粮食的朝鲜世子发现那个粮仓里的所谓粮食都是腐臭不可闻,根本不能吃。

    实际运往辽东的各仓储粮食一直都在被官吏“插和沙土糠秕”。

    倍受后人赞誉的西法党在万历四十七年曾提出练精兵两万人,报价是各种军械营房四十万两纹银,粮饷五十万纹银。

    练兵2万就敢向朝廷要90万两纹银,这价格让后来的蓟辽督师们看了都得感觉辽饷要太少了。

    这么高价的理由就是“制造极精器械,一人食数人之饷”,然后崇祯时西法党们终于在山东开始练兵了,练的这些兵为了一只鸡最后叛乱投了八旗。

    真不知一人食数人之饷的精兵怎么会饿到去抢一只鸡。

    崇祯初,京营士兵月饷一两四加一斛米,丝毫没什么战斗力,一年吃掉97万8千石的粮食,却只选出来不到一万战兵。

    关宁军月饷1.4两加一斛米。

    南兵1.7两。

    东江月饷7钱加一斛米。

    其他九边军镇从2钱到8钱不等,如蓟镇有4.5钱的,也有7.5钱的。

    都是兵怎么差距这么大。

    永平城原本有1千标兵,民壮操兵两千余,辽事兴起后又增设了忠武营3000。

    但是崇祯起搞汰兵,一下子营兵兵力减了2/3,操兵减了十之六七。

    己巳之变就被清军轻松打下来了。

    蓟镇守台用火箭,戚继光定制需5分银一支才能制造出合格品,且每年淘汰库存换新。

    明末崇祯变成了8厘一支,实际只给了工匠4厘银子制造,还从不更换,不知另外4厘到谁腰包了。

    万历19年定大同镇8万兵力守六百里边,崇祯时堪战仅万余,养马仅春秋给点豆草,夏秋自己放牧去养吧。

    “辽难无兵非无兵也,将官家丁额有成数”辽西一家丁吃五六名士兵之饷,其家丁之饷又有一半入了将官囊中。

    前面说关宁月饷1.4两,实际大半克扣给了家丁,然后实发给普通士兵才4钱。

    祖氏一门多蓄家丁,吴襄养3千彝丁。

    辽事初起时,调川湖贵三省兵,兵部为了凑数,把无主苗民招来凑到这些援兵了。

    然而这里苗民之间很多就是世仇,“以世仇杀之人并驰而入”。

    明末明军野战击败清军的例子也不少。

    比如“奴酋攻克清河”的当天,驰援清河的参将贺世贤“自叆阳驰赴遇贼剿其一栅斩首一百五十一颗”,而“奴酋攻陷铁岭”,总兵李如桢、贺世贤等“闻报驰援比至铁岭已失乘奴惰归斩获虏首一百七十六级”。

    不是不能打,但无一例外的是,都是小规模冲突。

    也就是说,只要明朝那边摆出阵势,聚个万儿八千的打,那就必败无疑。

    这种诡异的事,说明明军的组织度已经弱化到一个令人发指的地步了,说明明军已经快不知道如何指挥八万十万人的大阵仗了。

    从战略到后勤,再到整个战役的把控调度,都是一坨浆糊。

    只有千把人这种连小规模战役都算不上,只能称为“战斗”的情况下,明军才能得胜。

    华国有句话叫“人多了乱,龙多了旱”,明军到最后就出现了这种诡异的事。

    所谓堂堂一亿多人口、百十万兵马的的国家,没有了这种调度能力,那就没有丝毫的战争潜力。

    正如历史上辽事那样,添油战术,葬送进去十万,再填补十万新的,再次葬送,再填补。

    这些都说明军不能打吗?不一定。

    但明军没有了靠谱的指挥体系,没有了组织能力,那种“将十万兵,横行朔漠”的能力消失了。

    这种情况下,“虽关、岳束手”。

    用家丁打仗,是明朝战争趋于小规模的现状而发展出现的。

    明朝最后一次集结数万精锐兵马开动,差不多是成化年间打建州,从那之后虽然北边、两广也是连年用兵,但都是小规模冲突,对付内地叛乱比如刘六刘七等人,也不需要集结几十万军队精锐。

    因为人数增多,对于将领的后勤及指挥的协调能力是个非常大的考验,而现实又是明军用不着一次出动十几万的部队,甚至五万人都不需要,千把人就足够,那么明军将领自然更擅长带着千把人的精锐来打。

    因为这样指挥调度的难度低,而且也能够达到预期目的。

    而同时,作为明军主要兵源地的各地卫所,也渐渐出现“阶级固化”。...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