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联的法律规定女性公民十八岁可以结婚,根据沙俄时期遗留下来的风气,女性结婚年龄实际更早,只是苏联所在的地理环境太冷,结婚早就是对大自然的妥协,国家的新生儿存活率也有待进一步提高。
说实话,杨明志对这个女人有一种源自男性本能的兴趣。不得不说这个和自己妻子年纪几乎一样的女人,她金发碧眼高鼻梁的模样确实很漂亮,从其身姿来看,她并没有做母亲。
一个一身勋章的军人置身大厂房,军人还点名要和一个工人对话。这一幕瞬间吸引了众多工人的注意,她们悄悄放慢了手中的工作,或是不停瞥几眼,或是竖起耳朵聆听。
她们很快也注意到军人身边还站着一个年轻的女人,她是那种新西伯利亚比较常见的土著姑娘。她有着亚洲式的面孔,令人震惊的是,这个小巧的女人居然有着一枚金星勋章。
渐渐的,侧目而来的人们再不关心高大英姿的军人和那个年轻的安德洛夫娜说些什么,整个厂房突然聒噪,大家都在小声议论,军人身边的小姑娘究竟何许人也。
现在,不管妻子是否有所不悦,杨明志还要询问这个女工。
“尊敬的安德洛夫娜同志,您可以告诉我您的家庭情况吗?您的丈夫……”
“他参军了。”女人的回答非常果断,更带着一分自豪。
“啊,他已经是光荣的红军战士了?”
“是的!长官,您……您会不会是她的上级,您今天主动找我,是不是带来了他的情况?”突然间,女人的表情发生了很大变化,她变得很是急切。
杨明志摇摇头:“不,尊敬的女同志,我完全不认识您。难道您没有收到您丈夫的家书?即便我们在打仗,军队的邮政道路也是畅通的。”
“是的,我收到了他的家书,那是在八月份了。他声称自己所属的部队被调到伏尔加河方向,或许几天后,我还能在收到他的消息。”
顿河?八月份调到顿河?
如此情况,杨明志难以不继续追问:“同志,告诉我,您的丈夫具体声称哪一天调到顿河的?”
女人是敏感的,见得面前的军人精神突然紧张,她永远都不想面对的事,或许……是不是已经发生了。
这场战争的惨烈难以想象,也许丈夫已经牺牲了?不!不会的!那个男人肯定是幸运的。
“是八月十四日,他所在的部队是光荣的近卫师,他在信上告诉我,红军将把敌人当在斯大林格勒城外。”
这个女人的丈夫去打斯大林格勒战役了?这场战役还处于最激烈的状态,可是,她的丈夫是近卫师的一员!拥有近卫头衔的部队,有理由比一般部队更加拼命!
只言片语中,女人分明是说,他的丈夫所属部队是直接保卫城市本身的。
对此,他还能说些什么?
杨明志自觉言多必失,说些难听的话更会让这个女人崩溃。再说了,斯大林格勒究竟是怎样的血战,她这位原来数千公里外的女人,真的只能通过《真理报》《红星报》之类的报纸所获悉。至于报纸上的报道有多少真实性,那就难以明说了,苏联当局才不会蠢到为了报道最真实的人间惨剧,从而让全国的读者不寒而栗。
“我相信您的丈夫会让侵略者意识到,谁才是英雄。”他连忙转移话题,提到最关键的问题:“同志,您告诉我,您组装一支枪,需要多长时间?”
明显是听了那一句三冬暖的祝福,女人心情好了许多,她自豪的表态:“仅仅八分钟,我还不是最快的,我的班长最快五分钟就能装配好一支冲锋枪。”
“哇!真是惊人的速度。”
波波沙冲锋枪有87个零件,这是连同弹股的零件都包括进去后的统计。本时空的枪械整体结构有些繁杂,它完全不像后世枪械是模块化设计。
工人把冲压件、焊接件、铸造件,以及重要的木质枪托组装成一个整体,最后用电动铆接机将关键部位铆接,如此基本大功告成。
杨明志又问:“您的速度已经很快,那么您一天能装配多少支枪?”
“大概六十支,多于这个数字我的精力就撑不住了。”
这其实是个喜人的数字,一个工人如此,一百人岂不是六千支?当然那是不可能的。
苏联还不可能做到一个工厂一天就生产六千支波波沙。实际上,现在的苏联控制区下的大大小小相关工厂,冲锋枪产量正达到最高峰,每日产量的极限高达三千支。
女人做了一点善意的吹牛,她所谓八分钟装配一支,恐怕也是最快速度。瞧瞧她的手吧,人是挺漂亮,年纪轻轻就满是老茧与油垢,杨明志以自己的经验估摸着,她一天装配五十支就是极限了。
杨明志旋即问到身边的厂长本人:“您的工厂全是这样的实干家吗?告诉我,你们每天有多少支冲锋枪出场?”
“嗯,大概是三百支。”
“唉?不对吧!这位同志她一天至少装配三十支吧?!我看到您的总装车间,至少也有五十人。一天一千五百支难道不是应该的吗?”
“您不要听她乱说。”尼古拉耶夫斯基不责怪自己的部下,他无奈的摇摇头:“我何尝不想增加产量,但我们生产的毕竟是武器,每一支枪械在出场前都要在内部的靶场实验一下,以确定它是完全合格的。这会消耗一些时间但不是主要问题。我告诉您把,安德洛夫娜所在的班组是出货量最大的,然而……”
“好了,我基本明白了。”杨明志耸耸肩,“应该有技巧不熟练的关系,也有零件生产量达不能达标的情况。”
“啊!您看问题真是透彻!”尼古拉耶夫斯基一拍大腿,赞誉说:“冲锋枪的许多零件需要冲压,可是冲压车床的数量有限。零件产量达不到,最终成品量也不理想。”
听到这个,杨明志一时不是该怎么说。他有些觉得这位尼古拉耶夫斯基故意这么说,只为表态:830厂也没有富余的冲压床呀。
或许是随口之言,或许是一种抗议。
杨明志可管不了那么多,他在心里腹诽:“反正你会上都保证了,还有官方的会议记录,你食言我就向上面施压。”
和这个女工没什么再说的了,杨明志继续他的参观考察。
还别说,相比于其他人,年仅十九岁的安德洛夫娜的确是女中豪杰,瞧瞧其他工人,虽都是女人,装配一支冲锋枪,那效率真是堪称磨蹭。
可能是她们的技巧还需提高,也可能是所有合格零件产量有限,也可能是冲锋枪本身的总装就是麻烦繁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