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煦越说越是气愤,要知道他是有雄心壮志的皇帝,一心想要弄出点政绩来。
“须知,太祖太宗时募兵,五尺二寸至五尺八寸,不开一石弓不能录。然太祖有言曰:‘可以利百代者,唯养兵也。方凶年饥岁,有叛民而无叛兵;不幸乐岁而变生,则有叛兵而无叛民’,是以我大宋常在灾荒年募兵,不论好坏,一律应征入伍。禁军如此,厢军亦是如此。长久以往,则于兵源上就已然积弱,如何能上阵打仗?
朕欲剔除军中老弱病残,却苦无良法。然近得一商贾启发,置一石炭作坊,可容纳数万人。朕欲使军中年四十五以上士卒,或有身残士卒,转于石炭作坊,不再入禁军序列。诸卿以为如何?”
赵煦越来越轻描淡写的语气,却把在场的重臣都吓到了。这个年轻又喜欢刚愎自用的皇帝,什么时候能想出这样的法子来了?商贾,又是什么商贾,居然敢把主意打到军队头上来了,这胆子大到没边了啊!
当然,这也是因为时间紧迫,赵煦不再拐弯抹角了。现实的情况,也确实容不得他再思前想后的。反正是退役一些老弱病残,这些文人士大夫大多是不以为意的。最着紧的,还是将门。自大宋立国以来,就开始收紧兵权,武官空有官职,手下去没兵。但为了弥补将门,宋朝统治者默认给将门一些钱财方面的好处。比如吃空饷,比如做买卖有特权……这些,也正是大宋将门的经济来源。很多将门就是靠着这样,才能存在下去的,不然早就消失在历史中了。
能削弱武人的力量,这些文人士大夫开心来来不及,哪里还会反对?
只不过,他们想不到的是,这不过是赵煦明降暗升的手段罢了。别看禁军剔除老弱病残后好像人数少了,但带过兵的人都知道,百余个精兵,抵得过数千,甚至数万的乌合之众。章惇听了这句话之后,神色复杂地看向了赵煦。
从理性上讲,章惇是举脚赞成赵煦这么做的。强兵之法,首先兵源要好。如果是一群要力气没力气的老大爷,这兵任凭兵圣来练,也是练不好的。在场的文人士大夫哪里会想到这一层?他们只道赵煦是看不惯武人,开始削弱武人了。
然而,章惇作为一个文人,却在情感上接受不了赵煦这样的做法。剔除了禁军中的老弱病残之后,肯定会练兵,强兵。要想练兵,你得找个武官去练兵吧?这岂不是给武官一个绝好的机会,让武人上位了?再说了,练兵之法,谁够将门精擅?一旦成了将知兵,兵知将,这样的将门和唐朝的节度使又差什么了?
可问题是,现在大宋的禁军既打不了仗,又在白白浪费钱银,朝廷早就想甩掉这包袱了。奈何大宋天灾不断,灾民也就不断,禁军不断补充“新鲜血液”,已经尾大不掉。现在有人想做这样的冤大头,难道还有人会反对?
章惇虽然高傲,但他深谙官场的规则——决不能做少部分。虽然有时候,真理是掌握在少数人手中的...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