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官人,那我就得救了!”到了这个地步,苏熙哪里还不明白六分仪的意义,高兴得都要跳起来了。苏家本身就是海贸出身,要是得知有如此海船“飞蛟船”,有确定方位的“六分仪”,那航行效率岂不是提高几倍?以往只能一年一趟的海贸,如今能一年来回两趟!这样的效率,足够抵消苏熙的任何过错了。
“还有,小明你对玻璃的理解,也能传给你们苏家啊!”张正书大方地说道,“我们的玻璃作坊在明州开一个分店又如何,就交给你们苏家打理了。我以技术入股,苏家出工出力,赚钱就利润四六分!”
苏熙更加狂喜,他可是知道玻璃的利润的,那简直是暴利啊!
“小官人,我……我真的无以为报!”
看见苏熙都掉眼泪了,张正书连忙说道:“不用谢我,我早就打算这么做了。只是想着,肥水不流外人田罢了。”
这是实话,张正书办作坊再厉害,也没办法掀起工业浪潮。
可要是把其他人拉进来,让还在观望的人一看,咦,连这样都可以轻松赚钱,而且赚的钱是种田的好几倍,那还等什么?只有社会风气转变了,兴办作坊成为了一种潮流,工业浪潮才会彻底兴起。这里面离不开逐利的人性,要是办作坊不赚钱,有谁肯去做这件事?
不管说得再冠冕堂皇,没有利益的事是没有人会去做的。
就好像正史上的明末,东林党家中哪个不是家财万贯,可国破家亡之前,他们肯出过一文钱输捐给朝廷吗?并没有。还有福建那边的官宦世家,哪一个不是通过海贸走私吃得满嘴肥油,可他们肯拿出一文钱给朝廷做军费吗?也没有。别说这个了,陕西大旱,死人无算,可这些东南富贾,有哪一个肯运粮过去赈灾的?一个都没。
所以,正史上明朝灭亡是注定了的,有如此国民,能不灭国?
但是,如果明朝改一改制度,运粮多少就能获得多大的官职,或者官升一级,你看有没有人肯去做这件事?
天下攘攘皆为利来,天下熙熙皆为利往,大公无私的人毕竟是少,是人都会有私心的。
用后世某知名人士的一句话,员工要离职,无非是两点,要么钱没给够,要么心委屈了。一样的道理,没钱还想叫人做事,大哥你没事吧?偏生朱元璋朱八八就这么耿直,大明亡了跟他这个创立者有最直接的关系。而宋朝也好不到哪里去,一味笼络住高官,可底下的八九品小官和小吏呢?却过得苦哈哈。
没有一个朝代灭亡是毫无道理的,制度不合理肯定占据了很大的因素。人都离心离德了,怎么还可能成一国?
好在,宋朝在商业方面做得还不算差,这也算保住了南边的江山,苟延残喘了一百多年。
张正书也很庆幸,庆幸能穿越到了宋朝。要是穿越到了明初,那真的是憋屈,做官憋屈,做商人更憋屈。要是穿越到了清朝,二话不说,即便是豁出性命都要造反!没有道理,张正书怎么都忍不了后面挂着一条老鼠尾巴一样的辫子!
也许,只有曾瑾菡能明白张正书的心。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