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用,一次不坚定,以后就等于绝了最稳妥,但也希望渺茫的路。试想一下,朝廷三年开科,中间可能还会有恩科,一次科举少说也要录取个两三百人,整个朝廷能有多少官?少了说,起码都有几十万。怎么这么多?呵呵,科举取士还不算,还有蒙荫、纳粟等等做官的途径,官员能不多才怪了。
宋朝也无奈啊,最后只能因人设岗了。冗官怎么来的?就是这么来的。这么官,你想脱颖而出,做到最厉害的那个,谈何容易?
人,总是朝着最容易的路子走的。
抱团谋取利益,这是自然而然的事。但傻缺像欧阳修那样,直接把《朋党论》丢给宋仁宗的,还真不多见。结交朋友是人的天赋,是人的本能,志同道合,自然就走到一块了。后世太祖不也话说了么,“党外无党,帝王思想;党内无派,千奇百怪”。咳咳,虽然这是***整理的,但经过太祖的口发扬光大了,也姑且算是真理吧。
所以说,结党营私,这是天性,克服不了的。但官做到这等没自制力,贪得无厌的地步,就是百姓的灾难了。更加灾难的是,皇帝居然不管!这绝对是要亡国的,没有例外。因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百姓都不满意了,这个朝廷还能存在多久?
张正书在结合正史上发生事情分析了一下,北宋亡国不是没有原因的。
其一,就是赵佶无道,用人不当,昏庸治国,花石纲残害百姓。
其二,贪官横行,百姓生活水深火热。
其三,起义不断,统治根基被不断起底。
最后,国策失误,导致金人南侵,靖康耻发生了。
这里面最大的因果,就是金人南下的时候,才区区几万人。就算有辅兵,也不过十几万。区区几万战兵,宋朝禁军有几十万人,还有百万百姓,却坐视北宋亡国,为何?因为北宋已经失去了民心,只能自食其果了。
同样的,南宋灭国,固然也有奸臣,也有贪官,但是在崖山之上,却有十万军民殉国。何等悲壮,何等脊梁!为何北宋不能呢?还不是因为赵佶、蔡京等人的所作所为,太过伤了民心么!就算金兵没有南下,北宋再过十几年,也是得玩完的。无他,对百姓压榨太过了,百姓早就苦其久矣!
可见,贪官对社稷绝对有害。即便不能完全杜绝,也要震慑。可惜的是,宋朝皇帝自宋太宗后,没有一个有魄力的。
张正书不奢望赵煦能彻底整饬官场,但起码得正一正风气吧?蔡京这个大毒瘤,居然还留在朝中,都不知道他怎么想的。
和周铭商议不出什么办法,张正书只能徒负呼呼了。
当然了,张正书不是没有想过刺杀蔡京。但是,世界上没有不透风的墙,万一走漏风声了,岂不是连累张家了?再说了,这不是还没到不死不休的局面呢。想必,蔡京也没有把张正书当做对手,只是把他当做别人的一枚棋子罢了。这从蔡京联合他的朋党就知道了,蔡京真正要对付的是——皇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