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几个大城市,或者是比较大的城市,都有汴梁城一半多的水平吧?
可惜的是,赵煦并不明白张正书的苦心。
当然了,张正书也不奢求他理解,要一个宋人明白这赚钱其实就是功德的道理,实在是有点难。毕竟宋人大多被儒家影响太深了,他们太痛恨商贾了,认为商贾“不事劳作,唯利是图”的小人,对于赚钱的商贾,除了羡慕嫉妒恨之外,就是不屑了。他们哪里知道,商贾赚钱,那是天公地道的事,别看他们赚得多,可他们担的风险也大啊!
这世间,就没有只占便宜不冒风险的事。
可惜宋人不太明白这个,只是觉得张正书做得不地道。就好像赵煦这样,他觉得张正书都够有钱了,还往钱眼里钻,这也太不仁义了。
“官家,你是不知道,这驰道里面啊,有大生意。”张正书把话题稍稍扯开说道:“这大名府到开封府,足足有四百里地。这做生意的,也是要讲究速度的。这要是一天就能从大名府到开封府,谁不乐意啊?再说了,我们可以用马车载人,从开封府到大名府,算好车价,这也是细水长流的买卖……”
张正书说到最后,还主动退让了一步:“既然是和官家做买卖的,官家又出钱修了这么一条驰道,那我自然不好把利润全占了。这般罢,以后驰道的收入,七成归官家你,剩下三成,算是驰道维护和继续建设基金怎么样?至于我嘛,不赚钱也成的……”
不得不说,赵煦并没有把这桩买卖放在心上,只是在意这驰道的实际功效。
“果真能一天就到?!”
赵煦有点不相信,这怎么可能呢?
张正书却笑而不语,这事太简单了。怎么说呢,马儿拉车,其实跑得不算快,平均速度有每小时三十公里左右,已经很了不起了。这个还是在不断换马的前提下才有的速度,平均跑四十来分钟,就要换一匹马了。也就是说,一小时是六十里地,四百里地也不过是七个小时,也就是三个半时辰罢了。了不起把换马时间算上,四个时辰也就是八小时准能到了。
要是再挂上马灯啥的,夜晚也跑的话,一天一个来回都行!
只不过,这修驰道确实太费钱了,而且一修,就是两条,一来一回的驰道。这样的科技水平和施工水平,张正书估摸着能五年修好这条驰道,已经非常了不起了。
“要不这样,官家,我先在李县弄一条有轨马车,你瞧瞧效果再下定论?”
张正书从来都是以事实说话的人,这公共交通领域他也是早就想入手了。哦不,是已经入手了,看“飞蛟船”运送旅客就知道了,张正书怎么可能放着钱不赚?不仅运人,还顺带运货,算是大宋版本的快递了。张正书始终觉得,要想经济更加快速发展,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那是肯定少不了的。这也是张正书和宋朝格格不入的缘故,因为没有人觉得黄泥路有什么不妥。速度慢一点,有什么不妥。说白了,就是生活节奏太慢,太慢了,慢得好像时间凝固了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