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大明,远比几十年前更加辉煌。
如今的大明,甚至要比二十世纪初的欧洲更加繁荣,不论在科技,工业,还是农业上,如今的大明,都超过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的欧洲。
但是,大明也不是没有隐忧,而隐忧,就隐藏在这繁花似锦之中。
大明的强大,是建立在他一统天下的基础上,他只要活着,任何人,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给大明带来祸患。
但是,他现在已经六十五岁了。在他之后,现在并没有一个能够稳定天下之人。
原本,他一直在培养太子朱祁镇,可是朱祁镇今年才四十五岁,身体就有些不太好,如今只能在京城养病。
不得已,他只能现在将精力转移到长孙朱见深身上。
朱见深生于正统十二年,今年二十九岁。他是朱祁镇长子,皇太孙,为人宽仁儒雅,性格温和,倒也是个中兴之君。
但是他出生的时候,一帮皇叔全部都分封到了东洲。朱瞻基可是知道自己的那些儿子们,到了东洲之后一个个如同放风的犯人,原本压抑的天性全部爆发了出来。
这些年,因为自己的压制,加上他们的人口数量还少,没有爆发大的冲突,但是私底下的明争暗斗却不少。
他们兄弟之间都这样,能指望他们臣服这个侄儿?
从温泉起来,穿上衣服,朱瞻基已经决定,趁着自己的精力还在,细心栽培这个孙子一番。
大不了,再来一次造神运动,把朱见深打造成大明新一代的明君。
打发了两个妃子,房间里面只留下了李亮一人。
李亮今年已经七十,在内侍里面相当高寿。十年前,他就卸任了司礼监大太监一职,专心在朱瞻基身边伺候。
但是他的身体也肉眼可见地衰落了下去,朱瞻基在房间里面仅穿一件棉袍,他裹的里三层,外三层,还在火盆旁边烤着火。
“宫里如今还有多少内侍?”
李亮回忆了一下,眼泪掉了下来说道:“若是不算看守中都和皇陵的老人,如今还在宫中和各处当差的仅剩下了不到六百人。”
朱瞻基忍不住笑道:“怎么,还难过起来了?”
李亮叹道:“永乐爷还在的时候,各地监军,采买,税监,矿监,还有宫里伺候的,有几万人,现在剩下总共不到两千个,让老奴怎不心酸啊!”
朱瞻基道:“废除太监,只用女官,事实证明,也是可取的。女人虽然比不上男人体壮,但是伺候人方面,比太监更细心。”
“可是那些监军,采买,税监,都用文官,陛下就不怕以后会成祸患吗?”
朱瞻基摇了摇头说道:“关键还是制度。如今民政分离,军政分离,任谁只能管自己负责的事务,就不会出现权倾朝野的权臣来。”
“那陛下就不该在三十年的时候,弄一个总理大臣出来。”
朱瞻基知道李亮在担心什么,说起来,这个忠心耿耿的老太监,可是真正的从无私心,一直为朱瞻基着想的人。
他笑道:“你也搞了一辈子的政治,还是没有搞明白四权分离背后的意义。”
李亮不服地说道:“老奴是不懂,可是也知道,不管是法权,政权,军权,皇权都是人来操控的。陛下又如何保证今后这几方不会串联,直接影响皇权呢?如今陛下雄才伟略,自然不会担心,可是以后要是出现主弱臣强的时候呢?”
这句话说到了朱瞻基的心里,这也是他一直担心的一点。
如今没有党派,皇权就像党派。
而朝廷现在已经被朱瞻基一分为三,刑部,都察院,锦衣卫,大理寺,各地按察司,这些都属于监督,执法机构。
兵部,五军都督府,海军,地方卫所,都被他划归到了国防部。国防部的最高权力机构是总参谋部,皇帝亲任总参谋长。
而吏部,礼部,户部,工部分裂出来了工业部,资源部,加上朱瞻基又成立了一家外交部,这六个部门组成了新的六部。
原本这几个部门之间互不管辖,但是在正统三十年的时候,朱瞻基又在六部之上,设立了一个总理大臣的位置,彻底打破了平衡。
总理大臣是一品,为了平衡,朱瞻基又成立正式的议会,议会成员由退休大臣,各地先进人士组成,负责立法。议长也晋升为一品大臣。
这还不算完,因为执法机构的级别不能比议长和总理大臣低,否则难以执法。
所以他在执法部门成立法务院,设立秘书长,秘书长的级别同样是一品,但是他不能直接管辖下面的机构,只是负责协调。
因为刑部,都察院,锦衣卫这些执法权力,可不能控制在一个人的手里。
除此之外,朱瞻基成立了一家内务府,专门负责替皇室管理天下财富,取代了以往的太监。
他们不仅帮皇室管着天下商业,同时也逐渐接手了皇家商业银行和咨情司,这个属于皇室的私人财富和耳目,什么时候都不能丢。
内务府大臣虽然只是二品官员,却独立于朝廷以外,不受任何人管,只有皇室能管。
新六部拥有处政权,看似权力最大,但是他们同时受到法务部和议会的双重监督。
这个里面,真正说起来,总理大臣的职权,其实还要低于议长。
议会每半个月一次大会,几乎每天都有小会,原本的六科被划给了议会,让他们对六部的任何的决策,都有否决权。
基本上,现在的议会,承担的是后世美国参众两院的职责。
这里面,只有国防部是超然的,只受皇室管辖。
就连全国各地将士的俸禄,也从原本属于户部的发展银行,换到了皇室直管的商业银行发放,为的就是不让文官有遏制武将的机会。
权力的重新分配,新设立了三个一品大臣,减少了太监,就等于是削弱了皇权。所以这一点,也是李亮不能接受的。
但实际上,如今很少有小事还会打扰到朱瞻基,那些程序性的事务,包括一些琐事,都在各部门内部就处理了。
朱瞻基要求也就是每个月两次大朝会上,各部门要处理事务的存档交上来,以备核查。
目前看来,处处平衡,相互遏制。但是李亮的担心并非没有道理,那就是一切权利的衍伸是通过人,当主弱臣强的时候,难免不会人心思变。
可是这一点,朱瞻基也没有办法,他能做的就是建立稳定的规则,然后加强皇室教育,增强皇室与军权之间的联系。
听了李亮掏心窝子的话,朱瞻基点了点头说道:“最起码也不会出现一个昏君,就坏了朕的千秋大业的延续。”
李亮叹了口气,不再劝了。坐的位置不同,考虑的问题自然不一样。
他是一个内侍,一辈子考虑的是皇室的利益。但是朱瞻基不同,他不仅要考虑皇室的利益,更要考虑江山的长久延续。
现在,几乎全世界都是朱家的子孙当权,跟两百年前,成吉思汗的子孙差不多处境。
那些蒙元人,善于战,疏于治,不到一百年,势力大损,两百年不到,曾经的庞大帝国就烟消云散。
当然,现在没有能跟大明竞争的对手,但是在治理方面,从来都不是靠单方面的强力压制能持久的。
不论什么时候,掌握平衡最重要,特别是在他之后的大明。
何况,现在的大明也不是高枕无忧。因为文明的大步跨进,朱瞻基虽然极力遏制,一些技术不知不觉被人学了过去。
正统二十三年,老帅郑能,唐赛儿他们占领了后世的乌克兰一带,将兀鲁伯驱逐到了欧洲境内。
可是在那里发现,他们已经通过改进高温空气室,炼制出来了铁水。
火枪最重要的就是炼钢技术,至于加工技术,因为大明已经发展了三十年,不管是水车,还是蒸汽机的加工技术已经成熟。
那些人通过改进加工工序,很轻易就能打磨出枪管来。此后,这项技术迅速扩张开来。
西方如今火枪泛滥,而大明士兵的火力也没有了绝对优势。
正统二十九年,西方多国组成的联军,向乌克兰进攻。郑能一心想要占据乌克兰粮仓,结果最后英勇战死。
而后,大明士兵只能退回了里海东岸。
而唐赛儿他们的地方军,也丢失了伏尔加西岸的大片土地,如今据守伏尔加河东岸,与对方对峙。
对方的人数虽然多,火枪虽然多,但是火药不足,也没有炸药,进攻无力,双方现在算是平分秋色。
反点科技树的现象,朱瞻基早有准备,大明的技术想要普及,让对方学过去就避免不了。
所以他亲自前往了一趟极西,目的就是为了给己方移民加油鼓气,然后看情况是否继续攀科技树,将对方再打压下去。
大明的内忧外患并不明显,却已经有了兆头。假如他突然身死,大明注定会大乱一段时间。
既然明白,那就要未雨绸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