帘外细雨绵绵,又是深秋时节,宫车的车幔被雨水打湿,辘辘地自深巷而来,轻蒙的细雨如同冰凉的泪。宫门巍峨,远远望去,好似一幅水墨,轻墨淡彩,落笔盈盈。
马车的帘子被撩开,露出一只修长的手,指身白皙柔腻,指甲豆蔻丹红,一只珐琅紫金镯戴在手腕上,越发衬得肌肤如玉。
“王妃。”一名老宫人跪在路旁,对着微敞的车帘小声说道,“孙太医正在里面请脉。”
车帘一动,一身浅蓝色宫装的女子缓步下了车,眉清目秀,面容平和。
两个丫鬟由后面走上前来为她撑伞,三十岁出头的妇人牵着一个六七岁大的孩子,那孩子虽然还小,相貌却十分俊秀,见了她咧嘴一笑,说道:“母妃,我下学了。”
玉树微微一笑,伸手轻抚孩子额前的碎发,“跟母妃去见皇后娘娘。”
孩子微微一皱眉,似乎有些不情愿,嘟着嘴说道:“永儿在这里等母妃行吗?”
“不行,”玉树正色,摇头道,“永儿是个仁孝的孩子,皇后娘娘身子不爽,你要听话。”
孩子默想了片刻,终于无奈地点头道:“那好吧。”只是神情间,仍透着几分不愿意。
四年前,长公主以江山为嫁,在燕北八十万大军陈兵关外的时机,为多年内乱而孱弱的怀宋争得了一个诸侯的名分,从此离开了温暖的故国,一路乘船沿着赤水北上,终于进入了这座真煌城。而她们这些皇室宗亲,也跟随着公主,远离故土,安居真煌。
大夏国灭已有数载,如今的红川十八州已更名为“燕”。新任燕皇修葺国府,在原有的基础上扩建盛金宫,更开辟东南之地为怀宋长公主建宫开府,称之为东南殿,并允许皇后参政,统领怀宋诸侯国的大小政务,怀宋官员三品以下调动不需经过朝廷,外廷也因此称东南殿为故宋******。
只是近两年,随着长公主身体每况愈下,东南殿里也越来越冷清了。
玉树的父亲曾经是怀宋的旧部,归顺之初,他还是东南殿的柱石之臣,可是这几年下来,昔日的怀宋旧臣渐渐融入朝堂,皇帝兼容并蓄的政策,也逐渐消泯了这些异国臣子的戒备。如今再来这东南殿,已经安静得能听到秋蝉的酣声了。
“玄王妃来了。”云姑姑今年已经六十多岁,这几年越发显老,满头银丝,鹤发鸡皮。她笑眯眯地走过来,弯下腰逗弄永王,笑着说道:“永王殿下越来越俊俏了,长大了一定和玄王爷一样是个美男子。”
云姑姑跟随皇后多年,在宫中极有地位,就算是玉树,也向来对她毕恭毕敬,当下笑着说道:“姑姑最近身体可好?”
“好,好,托王妃的福。”
“皇后的病怎样了?”
“唉,还不是老样子。”云姑姑叹了口气,人年纪大了,就是有些啰唆,对着玉树说道,“饭进得极少,又不爱喝药,这么大的人了,还和小孩子一样。”
“永儿就不怕吃药!”一旁的永王闻言突然大声说道。
云姑姑听得一乐,摸着永王的头笑道:“永王殿下是个男子汉,待会儿进去要好好劝劝皇后娘娘,知道了吗?”
“皇后娘娘醒了,问谁在外头呢?”
一名内侍突然走出来,玉树闻言连忙向云姑姑点了点头,就带着永王走进了昭阳殿。
昭阳殿仍是老样子,纵然富丽堂皇,可是玉树总是觉得这里太空旷,走起路来,都能听到脚步的回声。
皇后是个好静的人,身边的人总是极少,就连这寝宫里,也是只有几个内侍在一旁伺候。
两名二等惠人为玉树撩开东珠雨帘,那些明晃晃的珠子撞击在一起,发出清脆的声音。玉树带着永王走进去,跪在暖阁外,轻声说道:“臣妾参见皇后娘娘。”
过了一阵,一个平和的声音缓缓响起,仔细听来还有几分未愈的气喘,“是玉树啊,进来吧。”
大殿里有些凉,一面大理石屏风上雕刻着高山流水,为这本就空旷的寝殿里平添了几分清幽之气。皇后穿着一身明黄色的鸾服,歪在睡榻上,头发梳得一丝不苟,朱钗倒是不多,只有一支翠绿色的蓝田簪子,眉心缀着一颗指甲大的鸡血石。
“文媛,赐座。”
一名一等淑人女官走上前来,为玉树看座,玉树谢过坐下,就听皇后问道:“最近家里可还好?”
玉树恭敬地答道:“一切都好...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