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机械委的重点企业,星北重机早在70年代就已经开始进行数控机床的研究了,这比汉华还要早出0年以上。
不过,由于种种原因的限制,星北重机对于数控机床的投入远远不及汉华,因此技术水平便慢慢地落在了汉华的后面。近几年,韩育仁感觉到了数控技术对于未来企业竞争力的影响,开始着手加大研发投入,倒也取得了不少进展,星北重机在国内数控机床领域中,也算是进入第一梯队了。
在林振华看来,汉华掌握的数控技术即便在国内算是领先的,但相对于国际机床巨头来说,还差得很远。正因为有这样的认识,他并不忌讳向国内同行转移这些技术,他希望同行们能够利用这些技术守住国内市场,至于汉华机床公司,从来也没有把争夺国内市场当成自己的目标。
韩育仁则不同,他习惯了在国内市场上当老大。
在他看来,国内市场就是一盘菜,应当由他先下筷子,他吃饱了,别人才能够捞点剩下的残渣充饥。徐根润、包光明等人曾经多次向他提出请求,希望星北重机能够向他们转让一部分数控机床技术,以便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但韩育仁一概给予了拒绝。
韩育仁不希望给自己培养出竞争对手来,境外企业的技术先进,那是他没办法改变的事情,他不能让国内企业也个个变得先进起来,否则星北重机自己的日子就难过了。
对于这件事,不光徐根润等人觉得不满·连机械委的官员们也很是恼火。过去朱晋文在任的时候,就曾专门找过韩育仁,要求他搞几期数控技术培训班,帮助其他企业掌握这项技术。但韩育仁表示,如今已经不是计划经济的年代了,企业拥有自主权,企业开发的技术属于企业自己的秘密,国家无权调用。
这里其实是有一个悖论的·严格地说,星北重机的技术,还真不属于企业自己,至少不完全属于企业自己。星北重机的许多技术研发工作,都有国家重点项目作为支撑。国家在对这些重点项目进行立项的时候,就有依托项目开发技术的想法,在预算上也是留出了研发经费的。这种拿着国家经费开发出来的技术,国家怎么就无权调用了呢?
但中国的事情就是如此·君不见每一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社会科学基金资助了那么多的项目·有哪个项目组把自己获得的数据拿出来与同行共享了吗?国家出钱建了无数的数据库,但这些数据库的所有权却属于各自的项目负责人,其他人连参考一下都是奢望。大家都把同行当成对手,科研领域是如此,工业领域也是如此。
在这样的风气之下,林振华就更显得像是一个异端了。从早年向其他家电企业授权生产五叶风扇,到后来组织化工设备联盟共同开发大乙烯,再到这一次转让数控机床技术,他似乎一直都在给自己培养对手。但每一次在培养出对手之后,他的收益却没有减少·反而越做越强。
这中间的奥妙-,就在于林振华始终盯住了国际市场,他的竞争对手是国外企业。在他的眼里,国内的同行并不是对手,而是自己最可靠的同盟军。
徐根润、包光明这些人,一方面是不愤于林振华的年轻·另一方面则是出于传统上对星北重机的依赖,所以选择了站在韩育仁一边。但既然有人在挑战星北重机的霸权,他们也就乐于借机给韩育仁敲敲边鼓,希望他能够学学林振华的样子,至少给自己的铁杆粉丝们让出一些好处来吧?
“老包,你们厂也打算搞数控了?”韩育仁对包光明问道。
“是啊·韩总,现在不搞数控已经不行了。”包光明愁眉苦脸地说道,“我们厂的传统产品是大幅面卷板机。现在已经有两家韩国的卷板机厂子进来了,一家在广东,一家在苏州,它们的产品都是带数控的,压力、曲率、折弯角度等等,一次直接输入,机器自己就全部完成了,比我们的产品效率高得多,我们现在一点竞争力都没有了。”
“你们自己没搞搞开发?”
“搞了,可是数控这东西,还真不是一下子就能够搞明白的,没有有经验的工程师指点,我们要走的弯路太多了,根本就耗不起啊。”
“嗯,这样吧,回头我让我们的工程师到你们那里去看看。”韩育仁点头道。
包光明满脸喜色:“太好了,韩总,真是如此的话,你可就是我们厂的大救星了。这样吧,林振华不是说使用他们转让的技术要交%的技术使用费吗?我也一样,只要星北能够帮我们把数控技术解决了,我们每台设备也按出厂价给星北交%。”
韩育仁摆摆手道:“不必了,我们不搞这种歪门邪道的东西。...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