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题专家认为最简单的题,考生有可能不挣分。举两个例子,大家就会更清楚我这话的意思。有一年,北京市高考出了这么一道题:“西藏的布达拉宫是世界文化遗产,初为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为文成公主营建,清代重修。‘布达拉’,梵语意为佛教圣地。”对上文蕴涵信息归纳完整的是:
①藏族在唐时称吐蕃
②唐蕃和亲
③佛教文化的历史传承
④藏族文化在祖国和世界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D.③④
正确答案:A
这是一道复合型选择题,这在高考命题当中是比较忌讳的,因为文综考试的试卷文字量太大,如果出这种复合型选择题会增加学生的阅读时间,被认为属于比较难的题目。当时北京教育考试院的副院长来审题,他并不是学历史的,命题专家跟他开玩笑,请他做这道题,结果他做对了。那就是说,这道题其实非常简单。考完之后它的难度系数接近0.8,而高考试题的难度系数一般介于0.4~0.6之间。
为什么这道题简单?因为你就是不看材料,根据答案里的四点信息也能得出结论。此外,还有这样一道题:下列史实反映唐代中印友好交往的是:
A.佛教传入中国B.法显游历天竺
C.义净西行研究佛学D.鉴真渡海传播佛法
正确答案:C
当时命制这道题时,设计的难度系数是0.65,属于简单题,但后来根据考试情况计算出来的难度系数是0.33。明显看得出来,这种死记硬背的识记题往往是考生最弱的。这道题四个选项,居然有7%的考生选鉴真东渡,连印度在西边都不知道;39%的考生选佛教传入中国,那是在汉朝;33%的考生选的是义净西行研究佛法。也就是说,错误项的选择人数超过了正确项。这道题的结果出乎命题者的意料,我们认为这道题很简单,白给分,如果考玄奘太简单了,考个义净吧。因为教材上明确写着“为中印交往作出贡献的人物是玄奘和义净”,可能考生们只看玄奘,“和”后面的字没看见,所以考生要在落实基础上下工夫。
冲刺阶段,一般就是考前一个月,要回归教材,回归基础,不要再做大量的生题,要做熟题。熟题就是你做过、老师讲过的题,你再做一遍,看看掌握了多少,还出不出错。
再有就是要强调一下历史学的四个要素是什么,有的考生答题不得分,就是因为他给的答案这四个要素都不沾。时、空、史、论,这是历史学的四个要素。时是时间,空是空间,史是史实,论是陈述或者评论。考生所给的答案必须和这四要素沾边,如果不沾上这四要素,肯定是不得分的。一定要注意论从史出,不能胡说,不能瞎评论,历史绝不能建立在想象的基础上,考生所给的答案要在教材上有支撑,得有出处,不是要跟教材完全一样,但是得有出处。
接下来,具体谈一下解题的方法和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