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的例行工作。
他把小皇帝安置在魏公府别院居住,派人专门伺候,好吃好喝的供养起来,并不经常让他接触外人。
蔡邕多次想要面见小皇帝,说要教授他一些学识,被郭鹏以天子还未登基,正在学**王礼仪为由劝阻,不让蔡邕过多的接触小皇帝。
蔡邕也无奈,只好等着小皇帝正式登基称帝之后,再以帝师的身份去教导小皇帝了。
他在家中默默的为小皇帝准备教材,教会小皇帝一些基础的东西。
他对自己还是有认知的,当年,他知道自己不适合教导郭鹏,所以把郭鹏托付给了卢植,现在,他觉得作为卢植的弟子的郭鹏是最适合教导小皇帝的,他只需要做一些基础和辅助的工作就好了。
一如他教导郭瑾等亲族子弟的做法,将基础为他们打牢,剩下的,就是郭鹏自己的事情了。
学农业,学军事,学经济,学技术,这些都是郭鹏为他们挑选的道路。
小皇帝若要成为圣君,也少不了郭鹏的引导。
郭鹏会办到的。
蔡邕如此相信着。
当然了,郭某人对于如何教导小皇帝变成一个圣君是没有任何兴趣的,他只是需要一个工具人而已。
现在工具人到位了就够了,哪还需要费尽心思去培养?
那不是等着给人刨坟吗?
要培养也要培养自己的儿子,包括给儿子准备的储备人才。
所以郭鹏就带着郭瑾,算上曹操、程昱、戏忠、郭嘉、田丰、陈宫、荀攸等七人一起,对初步选出来的三百二十六份得到了四个圈圈以上承认的文章进行复审,审核的结果将成为最终决定纳入魏公府的人员名单。
话说起来,对于这一次的论才大典,所有人都觉得很新奇,不仅是外人,内部人也觉得很新奇,不知道郭鹏怎么就想到来这样一出。
传统的举孝廉式的人才选拔方式似乎不能满足郭鹏的胃口,在所有地方都出现了缺人手的声音之后,郭鹏似乎是顺理成章的推出了这样的方法,把能搜罗来的士子们全都搜集到,然后放在一起进行集中选拔。
有人觉得这样简单的一场考试就选拔出来是不是有些儿戏,郭鹏则授意程昱回怼对方,说外面人现在都在传什么举孝廉父别居之类的,比起千人竞争的论才大典,难道举孝廉更好?
争议被强行平息,不过这种方式究竟如何,大家也是第一次,不清楚到底是怎么操作怎么样的一种感受,所以也不敢妄下断言,只能说是一起看看,试一试,究竟怎么样。
现在看到五百多份文章放在面前,如此大的规模,还真是前所未有。
“这些都是至少得到了四人认同的答卷,至于剩下的一千多人,看起来是不能得到认同的,不能得到认同的就算了,咱们也没有那么多时间可以去逐个翻阅,现在,就这三百多份,咱们一起看看,评评,优秀的,就留下来。”
郭瑾没有评断的权利,他只是来凑数的,评断权在郭鹏八人手里。
郭鹏集合了麾下最优秀的核心团队,决定每天抽一点时间出来阅卷。
同样,这一次得要得到六个圈圈以上的人,才能被留下来进入魏公府。
不知道这一次能留下多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