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水平。
如果这个水平都过不去,那可就真的不要考试了。
别没干几天活就要筹备后事了。
魏帝国官员的工作强度那是真的高,不是假的高,九九六零零七的工作强度,要是没有好的身体素质,承受不下来的。
通过身体素质考试之后,就是正式的笔试。
第一天考五经经义、算术、天文地理,是一张综合试卷,满分一百分。
第二天考农业、自然灾害和自然灾害的防治,也是一张综合试卷,满分一百分。
第三天考策论,内容是根据卷纸上提出的国家目前遇到的两个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提出解决方案。
还有就是就自己所了解到的国家目前存在的一个问题发表言论,什么问题,以及自己思考出来的解决办法。
满分一百分。
等于三天考试,满分一共三百分,最后按照分数予以排名,录取排名靠前者,一定人数之后,则黜落,不予通过,留待来年再考。
这是一套完整的模式,考试,评分,录取与黜落,史上第一次出现这样的人才评定规则,还是全国性的——
当年在邺城的那场论才大典十分特殊,虽然最后的前三甲也叫状元榜眼和探花。
但是和如今正式定为国策的科举考试还是略有区别的。
尽管如此,郭鹏也下诏书,承认当年的论才大典也属于科举考试的范畴,承认当年的榜首三人的成绩。
诸葛亮于是成为史上第一个有记载的状元郎。
如今这一次科举考试,是第一次使用科举考试的名头召开的科举考试,也是正式的全国性的科举考试,还是不分出身的科举考试。
黎庶子弟,那些泥腿子们也有参加考试的资格。
而且未必就不能取得好成绩。
因为时间紧迫,太学甚至没能来的及开课给学生系统性的传授考试内容,所以这次考试一旦参加,就等于裸考,碰运气。
大家都一样。
黎庶子弟对于农务往往很有优势,而在整个划分分数的项目里来看,占据分数最高的不是经义,而是策论,经义考试和农业知识考试的分数是一样高的。
这场考试的公平性在最大限度上得到了兼顾——
因为大家都没什么准备,甚至有些人都来不及赶到洛阳,然后面对全新的考试内容,还有相当一部分人直接放弃,等待来年再考。
敢于参加今年的第一届科举考试的,都是勇士。
相比于文举的悲壮氛围,武举又有些不同。
武举也是考三天,选拔的是基层带兵军官。
第一天考体能,类似于铁人三项的长途越野负重障碍跑,考验考生的体能水平和意志力,满分一百分。
第二天是个人军事技能考核,考验各种主流军队兵器的使用,考验马术,考验弓术,考验对军阵的理解和运用,满分一百分。
第三天则是笔试。
出于对军队和军人的高要求,郭某人对于武举笔试的要求也不低。
参谋台负责出题,针对一些行军经常遇到的问题,比如安营扎寨,粮道保护,水源保护,防范夜袭等等问题,要求考生作答。
然后还有如今主流兵书的节选阅读理解,要求考生选择自己熟悉的一本兵书的节选内容进行作答。
这场考试的满分也是一百分,整个武举考试的满分便也是三百分。
规则一样,从高到低进行排名,一定名次之后全部黜落,不予录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