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琅觉得这属于近亲结婚了,虽然古代埃及啊、日本啊、新罗啊等许多国家的王室都喜欢搞近亲通婚,甚至是族内血亲通婚,以保证什么血统纯正,比如新罗人的骨品制度,就是只能三王族金朴昔间的相互通婚,否则跟其它骨品家族通婚那么骨品就下降。
而在后世,印度甚至都还有这种种姓制度。
近亲通婚容易导致很多遗传疾病,虽不是一定得,但概率提高许多。只是秦琅虽反对,但秦淑和李丽质都很希望联姻,而李胤在即位之初,也是积极的促成此事。
甚至就连东府的崔娘子和崔敦礼,也都希望这桩亲事能成,连柔嘉都愿意,于是最终秦琅也没拗过大家。
秦柔嘉嫁给李贤为王妃,如今加封太子妃也是理应当然的事情,只是原本是计划等过段时间的,但现在得提前了。
秦俊打仗挺不错,书也读过不少的,但说写那种骈四骊六词藻华丽的诏书,却是勉强,所以他直接让许敬宗帮他草拟,然后还让李义府帮忙润色。
太子母亲被册封为皇后,姨母淑妃晋为贵妃,其它三妃空缺暂时不授。
太子元配秦柔嘉册封为太子妃。
皇后之母崔氏加封秦国夫人诰命,秦贵妃生母刘氏加封为韩国夫人诰命。
封太子嫡长子李隆俊为陇西郡王,嫡次子李隆润为敦煌郡王,庶子李隆义为济南郡王。长女为永安郡主,次女为长平郡主。
许敬宗虽然须发花白,但这才气还在,甚至才情和书法都越发老练,李义府都赞叹不已。
秦俊把写好润色好的诏敕,自己拿来誊抄一份就好,他虽然文才一般,但书法确还很不错的,引的许敬宗和李义府等连拍马屁。
“诸公,得着手立即准备好内禅和登基大典了,这事尽快,太子早登大位,这天下也能越早安稳,免生意外。”
许敬宗猜到可能是皇帝那里出了变化,最大可能不是皇帝病情恶化,而只能是皇帝病情在好转。
因为恶化并不可怕,大不了皇帝一死,太子灵前即位,还能省很多麻烦。但如果皇帝病情好转,这就可怕了。
虽说当年圣祖玄武门兵变后,等了两个月才当皇帝,但毕竟与今日不同,当初圣祖起兵是直接杀太子囚皇帝,军政大权一把夺,本身也有着很强的个人威望,有一大票心腹,玄武门后,已经是彻底的撕破脸并掌控了一切,高祖就是有其它心思,也无力回天。
但这次情况有些不同,皇帝是因为中风昏迷,然后高护等想玩阴谋,被秦俊抓到把柄,趁机杀入宫中,以清君侧除奸佞之名夺了权,然后强拥秦王为储。
这一切的顺利,与皇帝昏迷脱不开干系。
一旦皇帝醒来,如果皇帝不接受这结果,难不成要再来一次宫变?
万一朝中有那么一些人,想再来个复辟拥立之功呢?到时跟皇帝暗通里外,这也不是完全没可能的。
就算防住了,可到时难道要父子反目,搞的天下皆知?
那多难堪?
甚至会动摇新皇的统治根基。
这是绝不能发生的事情,所以也不要等秦琅入京了,赶紧拥太子先把皇位坐上去,到时李胤尊为太上皇,送到一处偏殿上居住甚至看守,隔绝中外,那就再也不用担心了。
秦俊和李贤感受到了危机。
笑面虎许敬宗和狸猫李义府也是直觉敏锐,不过两人都很默契的开始出力配合,毕竟他们已经劝进拥立了,皇帝若是再掌权,秦家自然难逃清洗,但他们也一样会死的很难看。
秦俊、许敬宗、李义府,现在就是政事堂三大头了,再加上枢密院上下两院的程处默和牛建武,五个人往那里一坐,朝廷重大决策就已经制订出来了,当然,这也都是遵照太子之意,或者说是出于共同利益。
检校中书令秦俊还兼了翰林院大学士兼知制诰,而侍中许敬宗则又暂兼了转运司这个计相之衔,秦理秦怀道这个新晋国公加大将军,则检校御史中丞。
御史大夫暂时空缺,所以秦怀道现在就实际上是御史台的一把手。
枢密使程处默又兼了洛阳府尹这个东都一把手差事。
反正早年被皇帝拆的七零八散的中枢,现在正在特殊时期合流办公。
五大头往那里一坐,政事堂、三省、枢密院、转运司、翰林院、御史台这几大中枢机构,就都齐了。
五人商议出的结果,就可以当场草诏发令颁行,也不会说有哪个衙门驳回之类的情况,很方便。
而这个甚至凌驾在政事堂之上的新中枢,正是以秦俊为首。
秦俊青少年时是在长安洛阳长大...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