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王贲是在邯郸与王翦讨论一番后才来的。
是时王贲刚满十七岁,改了弟子籍从军。
他原以为可以跟着父亲一起征战大展身手,哪料赶到邯郸后才知道众人皆道王翦已老不足以出战。
王贲心下不解,他知道父亲虽是年事已高但远不到“不足以出战”的地步。
王贲还道王翦是负伤了,便心急火燎的赶去探望。
不想王翦却是好端端的坐在那身着便装气定神闲的用纸写字,一边写还还一边自言自语:
“果然是好物事。”
“妙不可言!”
王贲上前拜见,接着便小心问道:
“父亲可是身体不适?”
王翦回答:
“未曾不适。”
王贲又问:
“那为何……”
王翦笑了笑:
“你可是想问,为何领兵攻楚的不是我王翦而是杨端和?”
王贲没说话默认了。
王翦放下毛笔,起身走了几步,说道:
“大王者,大明之君也。”
“天下六国,我王翦已灭其三,秦国难道只有王翦可用吗?”
“即便大王不作它想,群臣又岂能不侧目?”
“秦人尚武,视军功过于生命,若众口铄金,皆说王氏之功尽大王偏袒所致,群将无功皆秦王不用所致……”
“到时我王氏又岂能安宁?”
这一番话下来王贲算是听明白了,父亲这是担心功高震主,另一方面也担心树大招风引人妒嫉所以才有意这么做。
年轻气盛的王贲一时气不过,按捺不住问:
“父亲虑及自家安危,这才有意退让?”
王翦回答:
“若是对国家有利,退让又有何妨?子不见蔺相如么?”
王贲反问:
“蔺相如是为将相之和,父亲退让却是避战!”
“若问大秦何人攻楚为佳,自是非父亲莫属。”
“那杨端和虽是智勇双全,但谋略却与父亲相去甚远,如何能担灭楚大任?”
“若杨端和灭楚未成大败而归,又何来对国家有利?”
王翦耐心的听王贲说完,一边听还一边点头。
他并没有因为王贲的顶撞而生气,事实上他还倍感欣慰,因为王贲虽是身在咸阳却对战事了解颇多,甚至还知道杨端和谋略不足。
仅凭这一点,王翦就知道王贲这段时间并非死读兵书纸上谈兵。
等王贲说完,王翦才回答道:
“杨端和确是谋略不足,但有沈兵相助,此战鹿死谁手未为可知。”
“以为父所见,我王翦灭楚非四十万大军不可,甚至四十万军还略显不足。”
“然杨端和加上沈兵……二十万或能灭楚。”
“这又如何不是对国家有利?”
王贲不由大惊。
王贲知道父亲一向心高气傲从未在战场甘居人下,若说有谁让父亲心生敬重,那便是赵国的李牧。
但那也只是敬重而已,却也不似这般地步……王翦都要四十万大军才能灭楚,那沈兵就能以二十万大军做到?
这语气,就差没对沈兵五体投地举起白旗了。
王翦见王贲的表情,就说道:
“也难怪你不知情。”
“沈兵此人便是在这数月内才任副将。...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