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榜根据投票评选状元、榜眼、探花等名次,妓*女们参予得比才子赶考还积极,都希望金榜题名而一夜之间成为“明星”有钱有势的嫖客也把风月场当成赌场来玩,重金押宝,疯狂追棒,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甘当名花的粉丝。
报业文人即那时代的娱记,更是推波助澜,对进入备选名单的妓*女评头论足,写出热情洋溢的推荐语。
试看1897年花榜状元张四宝的荐评,刊登在花榜揭晓之日的游戏报上,引起当期报纸脱销:“蕤蕤者葩,娟娟其韵,波写明而花写媚,神取法而情取幽端庄沉静,柔媚可亲。张墅愚园,踪迹罕到。举止娴雅,有大家风。
美丽天然,风神娴雅,珊珊仙骨,矫矫不群。天仙化人,自然丰韵,翩然入座,鹤立鸡群。昔人谓美人之光可以养目,睹此益信。”
哪像是在评妓女,分明在夸天仙呢。曹植写洛神赋也没敢如此不吝笔墨。不知哪些花界状元、榜眼、探花听到如此华丽的颁奖辞,是否有被捧到天上的感觉?
该如何致答谢辞呢?更有意思的是,评委们、娱记们还因各自喜好迥异,在不同的红粉阵营里做护花使者,彼此却打起笔战,互加攻伐,都是一副胜券在握、舍我其谁的架式。仿佛在扞卫真理。
不管怎么说,花榜逐年评选下来,确实造就一批花界的明星,被街谈巷议,其身价也像股票一样被“追星族”们哄抬上去,后来,从“选美”中再“选美”还封了上海花界“四大金刚”:林黛玉、胡宝玉、张书玉、陆兰芬。
名妓就是这样炼成的。红楼梦中林黛玉若是真人,听说自己的名字被如此滥用,还不得再气死一回?不知上海滩上那位借用林黛玉名义打天下的“巾帼英雄”是否长得真有几分林妹妹柔若无骨的风韵?
否则哪来的信心?没准,是哪位迷恋红楼梦的嫖客创意?他觉得自己真的从三千粉黛中找到林妹妹的替身。这位沪版“林黛玉”是担任游戏报老板的海派小说家李伯元在张园茶座一眼看上的,从此他几乎每天都去张园喝茶应酬。
并且在自己策划的选花榜活动中将其一举捧红。“四大金刚”中的陆兰芬更是一大交际花,结识的都是富豪高官,有一年举办生日宴,轰动上海滩:“门悬彩礼,雇警察兵为之弹压。
至日,来祝寿者或马车、或肩舆,红顶者、蓝顶者,盖无六品以下冠服焉。入寿室叩拜之礼,兰芬一子,甫五六岁,居然衣冠回拜。于乎盛矣,北里称殇。大人、先生乃为之纡尊降贵,何物兰芬,乃能作此空前之举动?”
陆兰芬颇有上海滩上女王之势,引无数英雄竞折腰。这或许就是美的魅力、性感的魔力吧。上海不满足于创造金钱的神话,还想创造美的神话,性的神话。拜金之徒又都是好色之徒,纷纷为神话的揭晓捧场。这是上海繁华梦中最离奇也最艳丽的一出,是上海的梦中梦。
依萍和美琴负责选美大赛,这在当时的上海不是第一次,恐怕也不会是最后一次。陆公馆的女人们听说陆尔杰要举办什么选美大赛,纷纷表示要参与,小男人是不答应的!那不用说,自己的女人美,是给自己看的,不能便宜了别人!
上海是个摩登代名词,摩登的城市,摩登的时代,无论是21世纪还是30年代,上海小姐就是摩登中风情的代表。上海是个欢情的城市,娱乐业相当的发达,舞厅遍布,舞女满街跑,黑帮横行。
上海的大小报纸有一千多家,至尊集团控制着二分之一的媒体资源,一旦大力宣传,那效果就不一样了,从最开始的无人响应到后来的万人空巷。从报名的三千多名中,只有少数人能够通过初赛,复赛到最后的决赛。
无论怎么搞,都围绕着艳丽风情,对于选美,上海小姐们既羡慕又不屑,羡慕藏在心里,不屑摆在脸上。
最开始无人响应的原因是一想到选美,就和风尘女子联系在一起,良家女子是不会参加这样的活动的,那些大的报纸几乎是不谈这样的新闻,就是谈,观点也比较中立的讲上几句不咸不淡的话。
而至尊集团出面就不一样了,暂且不说陆尔杰本人的影响力,集团本身是非常正面的形象,于是。
随着报纸的响应,逐渐就开始有民众响应,最开始的转机来自于当时的上海民立女中有一名年轻的女高中生(高二)第一个报名参赛。
这个女学生敢于在当时报名,是需要相当大的勇气的,此女不仅家室清白,而且品学兼优。这个号召力就比较大了,报名人数一下子达到三千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