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0958 丁绍轼】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其次道教指导人们正确看待名利。

    有些人,一生为了名利付出很多。有的人,通过努力确实取得了成功,但在成功的另一面,却失去了许多人生乐趣甚至人的尊严。

    而更有甚者,虽然努力了,但结果并不理想。

    生活中,不必苦苦强求名利,或许是机缘还不够成熟,更不要怨声载道。对于名利,持“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和“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的立场。

    只有对名利看得开的人,才会拥有达观丰盈的人生。

    再次道教让人们对生活更加乐观。

    道教讲“阴阳和合”,即认为事物都有正面与反面,有相互**的现象,也有相互融和统一的方面。

    主张看待事情不要执着于一个死角去思考问题,所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从***的时间来看,任何事情是好是坏并不确定。

    一个人幸福不幸福,在本质上和财富、地位、权力**绝对关系。幸福很大程度上由思想、心态决定,心可以造天堂,也可以造地狱。

    要开心,先“开”心,跳出心灵的圈套,钻出并打碎“牛角尖”,会使人感觉人生一下子海阔天空。

    虽然韦宝尽量避开谈论朝政,但丁绍轼依然与韦宝聊的挺开心的,**想到韦宝的知识挺渊博的。

    丁绍轼是最清楚韦宝怎么金榜题名的一帮人,虽然不会在背后说什么,但骨子里是瞧不起韦宝这种靠歪门邪道上来的人,靠溜须拍马,靠手段获取了权势的人。

    因为丁绍轼这种大学士都是靠科考正规途径,一步一个脚印上来的。

    当然,他们也依托人脉关系,但他们自己不会认为属于溜须拍马,他们只会觉得命该如此,是他们的座主有本事,连带着,便该他们上位。

    丁绍轼,字文远,嘉靖四十四*,1565*出生于贵池县一书香之家。

    父名旦,岁贡,官湖广衡州府通判。

    相传在他出生前,其父梦见一只白鹤飞到他家庭堂上,不久他就呱呱而出。

    幼时胸腹有七个黑点,联缀酷如北斗星。幼即颖异,善于作文,文不矫揉造作,意赅言简。

    性格长益深沉,有气度。

    *历二十*,1594*选贡,二十二*应天乡试中举人,*历三十五*,1607*,四十三岁时中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越三*,1610*,授翰林院检讨。

    丁绍轼的升迁路线几乎与韦宝一模一样,但韦宝比丁绍轼当时的*纪整整小了三十岁。

    有时候,丁绍轼自己也会感慨当官要趁早。

    包括丁绍轼在内,所有人都知道韦宝是前途无量的。

    韦宝即便从现在开始,不依靠任何人,只要不犯下弥天大错,三十岁入阁,都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

    丁绍轼当官之后,先是接母亲到京城生活。

    无多时母亲病故,便告假扶棺回故乡安葬,守丧三载。

    服丧期满,回京任原职,奉使册封华阳王入楚。

    完成派遣任务后,顺道回乡拜谒父母墓,又以患疾病为由在家乡居住两*。

    得诏命回京,领取两*供俸。

    随即被任命为起居注。

    *历四十六*,1618*,典福建乡试。

    继之又以病假在贵池休养三*。

    这三*他认真阅读“二十一史”以为复职时实用。

    并注意留心时政,揣摩国家大事。

    熹宗天启二*,1622*春,朝廷召其还京任职,绍轼以病辞谢,上不允。

    天启三*擢宫侍,天启四*晋升为礼部右侍郎兼翰林院侍读学士,充日讲官。

    绍轼说话声音洪亮,每讲经史及《帝鉴图说》都深入浅出,皇帝听了高兴。

    一天,熹宗偶感小疾。

    绍轼因《帝鉴图说》有唐明皇遣归方士一篇,就其中清心寡欲,节饮食,慎起居数语委曲陈说。

    熹宗为之动容。

    又一日,讲“博厚、高明、悠久”《书》义,引高帝事为配合,熹宗称赞曰“诸臣所进讲者,朕率不能晓,独此高鼻,指绍轼大声有髭髯先生进讲,朕能具悉。”

    天启五*,1625*春侍幸太学,帝赐坐于堂上,众臣为他高兴。

    这*八月擢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

    首辅是昆山顾秉谦,次辅是南乐魏广微、周如磐。

    周如磐分管绍轼的礼部工作,故绍轼位居其后。

    绍轼因能力强、业绩显,晋升太子太保、兼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

    熹宗给四代诰命,荫一子任中书舍人,并赐坐蟒银币。绍轼上疏辞谢,帝不允。

    所以,丁绍轼也属于火速升迁的人,很晚才中进士,到了天启皇帝朱由校手里,因为给皇帝讲学,与皇帝有了接触,才获得了火速升迁的机会。

    这一点,也与韦宝几乎是一模一样的,都属于得到了盛宠的人。

    丁绍轼感谢皇恩,就国家如何备战备荒,防御外族入侵,尤其是京都的安全给熹宗朱由校上疏,阐述自己的宏观高论。

    疏云,京师为天下之根本,天下城池的安危**比京师更为重要。

    要使京师固若金汤,应是守有守之兵将,守有守之兵器,守有守之粮饷、物资,而积谷储饷为京师安危第一等要事。今日京仓所积之粮,除本*正常支出外,能有多少积蓄,皇上应该问一问,做到心中有数。守城之兵将,谁分管何地、何事,*一战事发生,出现**,谁接递谁,皇上也应过问,以做到从容递迁递去。

    至于文武**之任职,应该将其姓名一一书写在御屏之上,各司其职。管理兵器者,应知兵器之详细数;操练兵马者应精通战略战术;管理粮饷者应知晓补充粮饷的来源和运输渠道,管理**者应做到安全*无一失。

    对多*忠于职守者要嘉奖加衔,工作成绩出色者要越级提拔;对忘乎职守者,要罚无赦。若如此,则兵无不强,国无不富,守无不固,战无不胜,京师形势当是安定无虞。

    熹宗大悦,以绍轼为忠恳为国,对丁绍轼大加赞赏。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